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碳化硅结构、性能和应用 | 第13-16页 |
1.2.1 碳化硅的晶体结构 | 第13-15页 |
1.2.2 碳化硅性能和应用 | 第15-16页 |
1.3 碳化硅制品烧结方法及优缺点 | 第16-20页 |
1.3.1 热压烧结 | 第17页 |
1.3.2 无压烧结 | 第17-18页 |
1.3.3 热等静压烧结 | 第18-19页 |
1.3.4 重结晶碳化硅 | 第19页 |
1.3.5 反应烧结 | 第19-20页 |
1.4 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分类及发展 | 第20-23页 |
1.4.1 粘土结合碳化硅复合材料 | 第20-21页 |
1.4.2 氧化物结合碳化硅复合材料 | 第21页 |
1.4.3 氮化物结合碳化硅复合材料 | 第21-23页 |
1.4.4 渗硅碳化硅 | 第23页 |
1.5 原位反应合成Al_2O_3/SiC复相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1.5.1 碳热还原天然矿物法 | 第24-25页 |
1.5.2 SiO_2﹣Al﹣C体系反应合成法 | 第25-26页 |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6-28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和测试方法 | 第28-34页 |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 | 第28-29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8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8-29页 |
2.2 测试表征方法 | 第29-33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9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9-30页 |
2.2.3 粒度分析 | 第30页 |
2.2.4 材料开.气孔率和体积密度的测试 | 第30-31页 |
2.2.5 材料抗弯强度的测试 | 第31-32页 |
2.2.6 抗热震性测试 | 第32页 |
2.2.7 抗氧化性的测试 | 第32-33页 |
2.2.8 差热分析 | 第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SiO_2﹣Al﹣C体系的化学反应 | 第34-52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8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34-36页 |
3.2.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6-38页 |
3.3 反应热力学分析 | 第38-42页 |
3.3.1 计算原理简介 | 第38-39页 |
3.3.2 体系的热力学计算 | 第39-42页 |
3.4 反应过程和反应产物分析 | 第42-50页 |
3.4.1 DSC分析 | 第42-43页 |
3.4.2 XRD分析 | 第43-48页 |
3.4.2.1 碳源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43页 |
3.4.2.2 含碳量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2.3 合成温度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2.4 保温时间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2.5 成型压力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3 合成产物的显微结构 | 第48-50页 |
3.4.4 合成产物的综合性能 | 第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 第52-76页 |
4.1 前言 | 第52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52-56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52-54页 |
4.2.2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4-55页 |
4.2.3 实验工艺流程 | 第55-56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75页 |
4.3.1 复合材料的物相分析 | 第56页 |
4.3.2 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分析 | 第56-58页 |
4.3.3 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气孔率分析 | 第58-61页 |
4.3.3.1 颗粒级配和Al_2O_3含量对复合材料体积密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3.2 颗粒级配和Al_2O_3含量对复合材料开.气孔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4 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分析 | 第61-66页 |
4.3.4.1 颗粒级配和Al_2O_3含量对复合材料抗弯强度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4.2 复合材料断.形貌分析 | 第64-66页 |
4.3.5 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分析 | 第66-71页 |
4.3.5.1 颗粒级配和Al_2O_3含量对复合材料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5.2 复合材料氧化后的物相分析 | 第67-68页 |
4.3.5.3 复合材料氧化后的基本形貌 | 第68-69页 |
4.3.5.4 颗粒级配和Al_2O_3含量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69-71页 |
4.3.6 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分析 | 第71-75页 |
4.3.6.1 颗粒级配和Al_2O_3含量对复合材料抗热震性的影响 | 第71-73页 |
4.3.6.2 复合材料热震后断.形貌分析 | 第73-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研究 | 第76-80页 |
5.1 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分析 | 第76页 |
5.2 循环次数对复合材料抗热震性的影响 | 第76-77页 |
5.3 复合材料氧化增重与氧化时间的关系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件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