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25页 |
1.3.1 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3.2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4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3.5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5-39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5-32页 |
2.1.1 国外历史建筑保护相关研究 | 第25-31页 |
2.1.2 国外民宿相关研究 | 第31-32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2-37页 |
2.2.1 国内历史建筑再利用相关研究 | 第32-34页 |
2.2.2 国内历史建筑再利用相关实践分析 | 第34-36页 |
2.2.3 国内民宿相关研究 | 第36-37页 |
2.3 研究述评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广州市旧建筑活化再利用制度实践分析 | 第39-62页 |
3.1 广州旧建筑活化再利用出台背景及发展过程 | 第39-54页 |
3.1.1 广州历史建筑活化再利用进程 | 第39-45页 |
3.1.2 广州市旧建筑活化再利用相关实践 | 第45-54页 |
3.1.2.1 居住类建筑 | 第48-49页 |
3.1.2.2 产业类建筑 | 第49-52页 |
3.1.2.3 校园建筑 | 第52-54页 |
3.2 广州市旧建筑活化再利用模式分析 | 第54-58页 |
3.2.1 广州市旧建筑活化模式类型 | 第54-58页 |
3.2.1.1 旧建筑功能置换 | 第55-56页 |
3.2.1.2 旧建筑异地重建 | 第56-57页 |
3.2.1.3 旧建筑原址功能修缮利用 | 第57-58页 |
3.3 广州市旧建筑活化再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58-60页 |
3.3.1 政策法规缺失 | 第58-59页 |
3.3.2 活化功能单一 | 第59页 |
3.3.3 宣传和推广教育滞后 | 第59-60页 |
3.3.4 活化资金筹集困难 | 第60页 |
3.3.5 公共利益奖励机制缺失 | 第60页 |
3.4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广州旧建筑民宿活再利用网络文本分析 | 第62-72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62页 |
4.2 数据获取 | 第62页 |
4.3 词频统计 | 第62-65页 |
4.4 数据分析 | 第65-71页 |
4.4.1 高频词归类 | 第65-70页 |
4.4.2 社会网络和网络语义分析 | 第70-71页 |
4.5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广州市荔湾区民宿概况及实践分析 | 第72-96页 |
5.1 广州市荔湾区民宿的分类 | 第72-74页 |
5.1.1 分类情况及数量统计 | 第72-74页 |
5.2 广州市荔湾区民宿的分布 | 第74-76页 |
5.2.1 荔湾区民宿类型分布特点 | 第74-76页 |
5.3 小结 | 第76-77页 |
5.4 案例一归觅·花坞 | 第77-86页 |
5.4.1 案例概况 | 第77页 |
5.4.2 改造方式 | 第77-78页 |
5.4.3 空间布局规划 | 第78-80页 |
5.4.4 个性化特质 | 第80-86页 |
5.5 案例二南房子 | 第86-94页 |
5.5.1 案例概况 | 第86页 |
5.5.2 改造方式 | 第86-88页 |
5.5.3 空间布局规划 | 第88-89页 |
5.5.4 个性化特质 | 第89-94页 |
5.6 案例分析总结 | 第94-96页 |
5.6.1 民宿设计原则 | 第94-95页 |
5.6.2 旧建筑民宿共性 | 第95-96页 |
第六章 旧建筑民宿活化创新及不足 | 第96-103页 |
6.1 创新之处 | 第96-98页 |
6.1.1 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活化,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 第96-97页 |
6.1.2 丰富旧建筑活化路径,加强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第97页 |
6.1.3 改善城市街区风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 第97-98页 |
6.2 存在问题 | 第98-103页 |
6.2.1 旧建筑产权模糊不明晰 | 第98-100页 |
6.2.2 民宿市场管理混乱 | 第100页 |
6.2.3 相关地方法规滞后 | 第100-101页 |
6.2.4 同质化严重 | 第101-103页 |
第七章 策略改革建议 | 第103-108页 |
7.1 明晰建筑产权划分,加快建筑产权市场化 | 第103-104页 |
7.2 构建民宿经营合法市场,促进民宿规范化管理 | 第104页 |
7.3 发展民居-民食-民游多元体验,营造一户一特特色民宿 | 第104-105页 |
7.4 协调多方活化主体利益,提升公众社会参与水平 | 第105-106页 |
7.5 开展民宿专业托管化经营,提升民宿竞争力 | 第106页 |
7.6 树立温馨的经营理念,提升民宿用户粘度 | 第106-10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2页 |
研究结论 | 第108-110页 |
研究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7页 |
研究生期间参加学术活动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附录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