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其他结构论文

内爆炸下大跨球面网壳结构的损伤评估和防爆方法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爆炸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第13-14页
        1.2.2 爆炸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抗爆防爆研究第14-15页
        1.2.3 爆炸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损伤评估研究第15-17页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20页
        1.3.1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7页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20页
第2章 内爆炸下炸点高度对球面网壳爆炸效应影响的试验和数值仿真第20-38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试验研究第20-26页
        2.2.1 试验目的及方案第20-21页
        2.2.2 试验模型设计第21-22页
        2.2.3 测点布置与数据采集第22-25页
        2.2.4 试验现场准备第25-26页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6-28页
        2.3.1 爆炸冲击波超压ΔP时程曲线第26-27页
        2.3.2 网壳杆件应变时程曲线第27-28页
    2.4 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第28-36页
        2.4.1 数值模型第28-29页
        2.4.2 材料模型第29-31页
        2.4.3 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第31-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3章 内爆炸下球面网壳结构爆炸效应的影响参数分析第38-60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球面网壳内爆炸数值模型的建立第38-42页
        3.2.1 球面网壳结构模型第38-40页
        3.2.2 材料模型第40-41页
        3.2.3 静力荷载作用的施加第41-42页
    3.3 球面网壳内爆炸的典型过程分析第42-43页
    3.4 构件刚度对球面网壳结构爆炸效应的影响第43-57页
        3.4.1 爆炸效应的指标表征第44-45页
        3.4.2 连接刚度对网壳结构爆炸效应的影响第45-49页
        3.4.3 网壳杆件刚度对网壳结构爆炸效应的影响第49-53页
        3.4.4 下部支撑柱整体刚度对网壳结构爆炸效应的影响第53-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60页
第4章 内爆炸下球面网壳结构的损伤评估第60-86页
    4.1 引言第60页
    4.2 网壳结构的损伤评估方法第60-67页
        4.2.1 构件权重系数的确立第61-63页
        4.2.2 内爆炸下球面网壳结构损伤因子的确定第63-64页
        4.2.3 内爆炸下球面网壳结构损伤因子计算第64-67页
    4.3 内爆炸下球面网壳的损伤程度分析第67-75页
        4.3.1 损伤等级划分标准第67-68页
        4.3.2 轻度损伤第68-70页
        4.3.3 中度损伤第70-73页
        4.3.4 严重损伤第73-75页
    4.4 内爆炸下球面网壳损伤的影响参数分析第75-79页
        4.4.1 不同参数对损伤因子的影响第75-77页
        4.4.2 不同参数对损伤程度的影响第77-79页
    4.5 内爆炸下球面网壳结构损伤评估流程和损伤等值曲线第79-84页
        4.5.1 损伤评估流程第79-80页
        4.5.2 损伤等值曲线及其应用第80-84页
    4.6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5章 内爆炸下球面网壳结构的抗爆防爆方法研究第86-104页
    5.1 引言第86页
    5.2 内爆炸下球面网壳结构抗爆防爆目标的确立第86-87页
    5.3 内爆炸下球面壳结构抗爆防爆关键位置第87-103页
        5.3.1 球面网壳内爆炸试验现象的分析第87-89页
        5.3.2 内爆炸下球面网壳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第89-91页
        5.3.3 内爆炸下球面网壳结构的抗爆防爆关键位置的确定第91-93页
        5.3.4 关键位置处的泄爆阀值第93-97页
        5.3.5 关键位置处的抗爆加固第97-103页
    5.4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6页
    6.1 本文结论第104-105页
    6.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漳州浮宫镇骑楼街区民俗活动空间研究
下一篇: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大木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