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漳州浮宫镇骑楼街区民俗活动空间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0-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第11-13页
        1.2.1 浮宫镇骑楼街区第11页
        1.2.2 乡镇骑楼第11-12页
        1.2.3 民俗活动第12页
        1.2.4 民俗活动空间第12-13页
    1.3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第13-14页
        1.3.1 研究意义第13页
        1.3.2 研究创新之处第13-14页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4-21页
        1.4.1 骑楼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7页
        1.4.2 民俗活动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21页
    1.5 研究方案第21-26页
        1.5.1 研究目标第21页
        1.5.2 研究方法第21-23页
        1.5.3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4 研究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2章 闽南地区骑楼与民俗活动相关背景第26-38页
    2.1 骑楼在空间上的散布第26-29页
        2.1.1 骑楼在福建省域范围内的传播第26-27页
        2.1.2 福建省乡镇骑楼的空间分布第27-28页
        2.1.3 闽南地区乡镇骑楼概况第28-29页
    2.2 闽南地区民俗活动解读第29-32页
        2.2.1 地域性视角下的闽南民俗活动第29-30页
        2.2.2 闽南民俗文化渗入台湾地区第30-31页
        2.2.3 闽南民俗活动与东南亚民俗活动的交融第31-32页
    2.3 浮宫镇骑楼街区民俗活动第32-35页
        2.3.1 漳州地区日常风尚习俗第32-33页
        2.3.2 骑楼街区种类纷繁的民俗活动第33-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8页
第3章 浮宫镇骑楼街区规划与民俗活动空间分布第38-56页
    3.1 规划视角下的民俗活动空间考量第38-47页
        3.1.1 骑楼街区建设的历史背景第38-39页
        3.1.2 民间力量参与规划建设第39-42页
        3.1.3 民俗活动空间分布第42-47页
    3.2 民俗活动空间历史演变第47-51页
        3.2.1 旧时社会第47-48页
        3.2.2 民国时期第48-49页
        3.2.3 建国之后第49-50页
        3.2.4 当下时代第50-51页
    3.3 专项规划与民俗活动空间第51-54页
        3.3.1 公共民俗活动空间布局规律第51-52页
        3.3.2 私家民俗活动空间使用特征第52-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4章 浮宫镇骑楼街区公共民俗活动空间场所营造第56-84页
    4.1 公共民俗活动空间分布与意义第56-60页
        4.1.1 空间分布第56-59页
        4.1.2 空间意义第59-60页
    4.2 礼制文化影响下的街区门楼第60-63页
        4.2.1 漳州浓郁的礼制氛围第60-62页
        4.2.2 门楼修建及其生活场景第62-63页
    4.3 公共信仰与寺庙观宫第63-67页
        4.3.1 由来已久的神明第63-64页
        4.3.2 庙宇日常祭拜第64-67页
    4.4 出行民俗与街区码头第67-70页
        4.4.1 街区傍水带来交通便利第67-68页
        4.4.2 客运码头居民出行第68-69页
        4.4.3 货运码头渔民捕捞第69-70页
    4.5 街区特色贸易发生于民俗商铺第70-74页
        4.5.1 传承至今的民俗商铺第70-72页
        4.5.2 民俗商铺与特色贸易第72-74页
    4.6 节庆婚丧融合于骑楼街道第74-82页
        4.6.1 中秋节庆祝土地公诞辰第74-77页
        4.6.2 元宵节骑楼街道游神第77-80页
        4.6.3 婚丧嫁娶与骑楼街道第80-82页
    4.7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5章 浮宫镇骑楼街区私宅建设及其家庭礼俗第84-108页
    5.1 私家民俗活动空间分布与意义第84-86页
        5.1.1 空间分布第84-86页
        5.1.2 空间意义第86页
    5.2 生活风俗与骑楼廊下空间第86-92页
        5.2.1 节日廊下挂灯笼第86-89页
        5.2.2 日常廊下话家常第89-91页
        5.2.3 燕子廊下筑巢穴第91-92页
    5.3 居家礼俗与骑楼立面第92-98页
        5.3.1 大门贴春联与挂“文公帘”第92-94页
        5.3.2 门楣立门匾与挂“彩”第94-97页
        5.3.3 墙身绘图案与刻浮雕第97-98页
    5.4 家庭祭祀与骑楼信仰空间第98-105页
        5.4.1 日常祭拜家神第98-101页
        5.4.2 正月初九拜天公第101-103页
        5.4.3 清明节悼念亲人第103-105页
    5.5 居住习俗在骑楼空间中的体现第105-107页
        5.5.1 骑楼街区居住风俗惯制第105-106页
        5.5.2 居住空间的地域化表现第106-107页
    5.6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6章 保护与传承第108-120页
    6.1 浮宫镇骑楼街区民俗活动空间的积极影响第108-112页
        6.1.1 推动遗产保护第108-109页
        6.1.2 团结街区居民第109-111页
        6.1.3 促进产业发展第111-112页
    6.2 浮宫镇骑楼街区民俗活动空间保护传承的相关思考第112-118页
        6.2.1 当下空间被消极对待第112-115页
        6.2.2 探索制定社区规约予以保护第115-118页
    6.3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结论与展望第120-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图表索引第132-13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动挖掘机的平滑挖掘规划研究
下一篇:内爆炸下大跨球面网壳结构的损伤评估和防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