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混合营养型甲藻—红色赤潮藻对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9页
    1.1 有害藻华的发生趋势及其危害第10-12页
    1.2 甲藻的混合营养特性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1 许多甲藻具有异养能力第12-13页
        1.2.2 藻毒素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3 藻毒素与甲藻混合营养的关系第14-15页
    1.3 营养因子对藻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第15-16页
    1.4 红色赤潮藻藻华的发生趋势和危害第16-18页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红色赤潮藻对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第19-2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9-21页
        2.1.1 实验材料第19页
        2.1.2 实验设计第19-20页
        2.1.3 数据分析第20-21页
    2.2 实验结果第21-24页
        2.2.1 红色赤潮藻藻毒素对海洋青鳉鱼仔鱼的毒性效应第21-23页
        2.2.2 红色赤潮藻藻毒素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毒性效应第23-24页
    2.3 讨论第24-26页
        2.3.1 红色赤潮藻藻毒素对水生动物有显著致死效应第24-25页
        2.3.2 红色赤潮藻藻毒素对不同生物表现出不同的毒害特性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营养盐对红色赤潮藻毒素的调控作用第27-5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3.1.1 实验材料第27页
        3.1.2 实验设计第27-28页
        3.1.3 数据分析第28-29页
    3.2 实验结果第29-46页
        3.2.1 不同氮源培养的红色赤潮藻对海洋青鳉鱼仔鱼的毒性效应第29-31页
        3.2.2 不同氮源培养的红色赤潮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毒性效应第31-34页
        3.2.3 不同氮磷比率培养的红色赤潮藻对海洋青鳉鱼仔鱼的毒性效应第34-36页
        3.2.4 不同氮磷比率培养的红色赤潮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毒性效应第36-39页
        3.2.5 不同氮源和氮磷比率的实验组中红色赤潮藻的比生长速率第39-46页
    3.3 讨论第46-49页
        3.3.1 尿素和铵盐为氮源时会促进红色赤潮藻的产毒和生长第46-47页
        3.3.2 氮磷比率失衡时会促进红色赤潮藻的产毒和生长第47-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红色赤潮藻毒素的作用机制研究第51-5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4.1.1 实验材料第51页
        4.1.2 实验设计第51-52页
        4.1.3 数据分析第52页
    4.2 实验结果第52-56页
        4.2.1 以尿素为氮源时红色赤潮藻不同组分对水生动物的致死效应第52-54页
        4.2.2 氮磷比为10:1时红色赤潮藻不同组分对水生动物的致死效应第54-56页
    4.3 讨论第56-58页
        4.3.1 红色赤潮藻会释放藻毒素对水生动物产生致死效应第56-57页
        4.3.2 红色赤潮藻藻毒素的释放和作用方式第57-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第59-60页
研究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7页
附录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低累积品种水稻种植土柱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富集、迁移与分布研究
下一篇:一株溶磷菌对盐地碱蓬修复盐渍土镉污染的促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