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大地测量学论文--卫星大地测量与空间大地测量论文--全球定位系统(GPS)论文

GNSS/INS定位测姿模型构建与算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GNSS姿态测量第12页
        1.2.2 整体最小二乘理论与方法第12-13页
        1.2.3 GNSS/INS组合定位测姿数据处理方法第13-14页
    1.3 论文组织架构第14-16页
第二章 GNSS基本原理与姿态表征方法第16-28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误差源及其改正第16-19页
        2.2.1 卫星端误差第16-17页
        2.2.2 信号传播误差第17-19页
        2.2.3 接收机端误差第19页
    2.3 GNSS定位测速观测模型第19-22页
        2.3.1 伪距单点定位观测方程第19-20页
        2.3.2 载波相位测量观测方程第20页
        2.3.3 多普勒测速方程第20-21页
        2.3.4 观测值差分模型第21-22页
    2.4 坐标系统与姿态角表征第22-27页
        2.4.1 常用坐标系统第22-23页
        2.4.2 姿态角定义与表征方法第23-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GNSS姿态测量方法及姿态参数确定方法拓展第28-49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单天线测姿原理第28-31页
        3.2.1 伪姿态确定方法第28-29页
        3.2.2 加速度估计方法第29-30页
        3.2.3 计算与分析第30-31页
    3.3 多天线测姿原理与姿态参数确定方法第31-40页
        3.3.1 基于基线的姿态测量模型第32-33页
        3.3.2 姿态角直接解算方法第33页
        3.3.3 姿态参数最小二乘估计法第33-36页
        3.3.4 计算与分析第36-40页
    3.4 整体最小二乘在姿态参数估计中的应用第40-48页
        3.4.1 整体最小二乘原理概述第40-41页
        3.4.2 姿态参数估计中的整体最小二乘问题描述第41页
        3.4.3 基于Partial-EIV模型的TLS姿态估计方法第41-43页
        3.4.4 计算与分析第43-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GNSS/INS组合定位测姿滤波模型构建第49-69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捷联惯导误差模型第49-51页
    4.3 GNSS/INS组合导航Kalman滤波模型第51-60页
        4.3.1 组合系统状态模型第51-53页
        4.3.2 组合系统观测模型第53-56页
        4.3.3 计算与分析第56-60页
    4.4 单天线GPS/陀螺组合测姿方法第60-62页
        4.4.1 组合原理第60页
        4.4.2 滤波模型第60-62页
    4.5 GNSS/INS全组合测姿方法第62-68页
        4.5.1 组合原理第62-63页
        4.5.2 状态模型第63页
        4.5.3 观测方程扩充第63-65页
        4.5.4 计算与分析第65-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GNSS/INS组合定位测姿自适应滤波算法第69-84页
    5.1 引言第69页
    5.2 扩展Kalman滤波简述第69-70页
    5.3 自适应Kalman滤波第70-73页
        5.3.1 单因子自适应滤波第70-71页
        5.3.2 分类因子自适应滤波第71-72页
        5.3.3 自适应因子构造第72-73页
    5.4 观测卫星不足时的GPS/INS紧组合抗差自适应滤波算法第73-81页
        5.4.1 紧组合抗差自适应滤波解第73-74页
        5.4.2 问题描述第74页
        5.4.3 滤波方法改进第74-76页
        5.4.4 计算与分析第76-81页
    5.5 基于GPS/INS全组合的航向角自适应滤波算法第81-83页
        5.5.1 闭环校正下的航向角自适应滤波算法第81-82页
        5.5.2 计算与分析第82-83页
    5.6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6页
    6.1 总结第84-85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作者简历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纸质地图的增强现实表达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