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序言 | 第14-28页 |
1.1 矿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 第14-15页 |
1.2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21页 |
1.3.1 矿床学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2 工作区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3 存在问题 | 第21页 |
1.4 研究内容、拟解决问题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拟解决的问题 | 第22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5 论文依托项目及实际完成工作量 | 第24-25页 |
1.6 取得的成果认识及创新点 | 第25-28页 |
1.6.1 取得的成果认识 | 第25-27页 |
1.6.2 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8-44页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第28-32页 |
2.2 区域地层特征 | 第32-37页 |
2.2.1 元古界 | 第32页 |
2.2.2 古生界 | 第32-33页 |
2.2.3 中生界 | 第33-36页 |
2.2.4 新生界 | 第36-37页 |
2.3 区域构造特征 | 第37-39页 |
2.3.1 褶皱构造 | 第37-38页 |
2.3.2 断裂构造 | 第38-39页 |
2.4 区域岩浆岩特征 | 第39-41页 |
2.4.1 加里东期 | 第40页 |
2.4.2 海西期 | 第40页 |
2.4.3 印支期 | 第40页 |
2.4.4 燕山期 | 第40-41页 |
2.5 区域矿产 | 第41-44页 |
第3章 金厂铜金矿床地质特征 | 第44-84页 |
3.1 矿区地质特征 | 第44-66页 |
3.1.1 地层 | 第44-52页 |
3.1.2 构造 | 第52-58页 |
3.1.3 岩浆岩 | 第58-66页 |
3.2 矿化类型及矿体特征 | 第66-69页 |
3.2.1 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化 | 第66-67页 |
3.2.2 角砾岩筒型金矿化 | 第67-68页 |
3.2.3 微细脉浸染型金矿化 | 第68页 |
3.2.4 裂控脉型金矿化 | 第68-69页 |
3.3 矿石特征 | 第69-75页 |
3.3.1 矿石类型 | 第69-70页 |
3.3.2 矿物组成特征 | 第70-74页 |
3.3.3 矿石结构构造 | 第74页 |
3.3.4 金的赋存状态 | 第74-75页 |
3.4 成矿期次/阶段划分 | 第75-81页 |
3.4.1 铜-金成矿期 | 第75-77页 |
3.4.2 金成矿期 | 第77-80页 |
3.4.3 矿物生成顺序 | 第80-81页 |
3.5 围岩蚀变特征 | 第81-84页 |
3.5.1 蚀变类型 | 第81-83页 |
3.5.2 围岩蚀变分带 | 第83-84页 |
第4章 矿床成因与成矿作用 | 第84-141页 |
4.1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84-99页 |
4.1.1 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岩相学特征 | 第84-86页 |
4.1.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 | 第86-94页 |
4.1.3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第94-95页 |
4.1.4 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 | 第95-96页 |
4.1.5 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演化 | 第96-99页 |
4.2 成矿物质来源 | 第99-104页 |
4.2.1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99-101页 |
4.2.2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101-103页 |
4.2.3 铼-锇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103-104页 |
4.3 成岩成矿时代 | 第104-118页 |
4.3.1 成岩时代(LA-ICP-MS锆石U-Pb定年) | 第104-111页 |
4.3.2 岩浆岩侵位序列 | 第111-113页 |
4.3.3 成矿时代(辉钼矿、黄铁矿Re-Os定年) | 第113-116页 |
4.3.4 成矿演化序列 | 第116-118页 |
4.4 矿床成因 | 第118-122页 |
4.4.1 岩浆岩与成矿关系的探讨 | 第118-120页 |
4.4.2 矿床成因 | 第120-122页 |
4.5 成矿动力学背景及成矿模式 | 第122-141页 |
4.5.1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第122-129页 |
4.5.2 区域构造演化 | 第129-138页 |
4.5.3 成矿动力学背景 | 第138页 |
4.5.4 成矿模式 | 第138-141页 |
第5章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 第141-195页 |
5.1 金厂矿区成矿规律 | 第141-143页 |
5.1.1 成矿作用时间演化规律 | 第141页 |
5.1.2 矿化空间展布规律 | 第141-142页 |
5.1.3 构造-岩浆控矿规律 | 第142-143页 |
5.2 地表综合信息找矿预测 | 第143-169页 |
5.2.1 地质依据 | 第143页 |
5.2.2 地球物理依据 | 第143-157页 |
5.2.3 地球化学依据 | 第157-166页 |
5.2.4 地表靶区圈定 | 第166-169页 |
5.3 深部矿体定位预测 | 第169-195页 |
5.3.1 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 第173-179页 |
5.3.2 原生晕找矿勘查模型 | 第179-187页 |
5.3.3 深部岩石地球化学异常 | 第187-192页 |
5.3.4 深部矿体定位预测 | 第192-195页 |
结论 | 第195-198页 |
参考文献 | 第198-20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207-209页 |
致谢 | 第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