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民族形象的报纸媒介呈现--基于“广西日报”的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创新点与关键概念 | 第10-11页 |
1.2.1 主要创新点 | 第10页 |
1.2.2 关键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2.1 多学科视角下的壮族形象研究 | 第14-15页 |
2.2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研究 | 第15-16页 |
2.3 对壮族形象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广西日报》报道内容分析 | 第17-35页 |
3.1 《广西日报》基本情况概述 | 第17页 |
3.2 内容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 第17-19页 |
3.3 内容分析 | 第19-33页 |
3.3.1 基本情况 | 第20页 |
3.3.2 版面结构 | 第20-23页 |
3.3.3 内容分类 | 第23-31页 |
3.3.4 报道基调 | 第31-32页 |
3.3.5 角色扮演 | 第32-33页 |
3.4 壮族形象的总体呈现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报道框架与话语分析 | 第35-44页 |
4.1 报道框架分析 | 第35-39页 |
4.1.1 壮族形象的三大报道框架 | 第36-37页 |
4.1.2 维护民族团结形象的不同框架 | 第37-38页 |
4.1.3 同一框架下的不同形象 | 第38-39页 |
4.2 壮族形象的话语呈现方式 | 第39-40页 |
4.2.1 相关报道中的典型符号 | 第39-40页 |
4.2.2 形象力经济下的壮族报道 | 第40页 |
4.3 壮族形象与话语分析 | 第40-43页 |
4.3.1 壮族形象呈现的语境分析 | 第40-41页 |
4.3.2 民族政策话语的影响 | 第41-43页 |
4.3.3 壮族形象呈现对社会的影响 | 第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建构中的优缺点分析及对策 | 第44-48页 |
5.1 有关报道的亮点分析 | 第44-45页 |
5.1.1 维系多民族统一国家 | 第44页 |
5.1.2 新媒体的有效运用 | 第44-45页 |
5.2 有关报道的缺陷 | 第45-47页 |
5.2.1 单一的壮族形象 | 第45-46页 |
5.2.2 僵化的报道框架 | 第46-47页 |
5.2.3 模糊的形象定位 | 第47页 |
5.3 建议 | 第47-48页 |
5.3.1 丰富报道维度提升壮族形象的可塑性 | 第47页 |
5.3.2 通过构建多元框架塑造多维壮族形象 | 第47-48页 |
5.3.3 确定整体定位统一清晰的壮族形象 | 第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