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被害人过错的概念、成立条件和过错类型 | 第13-25页 |
1.1 被害人过错的概念 | 第13-16页 |
1.1.1 被害人的概念 | 第13-14页 |
1.1.2 被害人过错的概念 | 第14-16页 |
1.2 被害人过错的成立条件 | 第16-21页 |
1.2.1 过错主体为被害人 | 第16-17页 |
1.2.2 被害人主观方面具有过错 | 第17-18页 |
1.2.3 被害人客观上实施了不当行为 | 第18-21页 |
1.3 被害人过错的类型 | 第21-25页 |
1.3.1 分类方法 | 第21-22页 |
1.3.2 影响违法性的被害人过错 | 第22-23页 |
1.3.3 影响有责性的被害人过错 | 第23-25页 |
第2章 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的理论分析与立法考察 | 第25-34页 |
2.1 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的理论依据分析 | 第25-30页 |
2.1.1 关于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的理论依据 | 第25-27页 |
2.1.2 现行理论在解释被害人过错问题上的不足 | 第27-29页 |
2.1.3 一种综合理论之提倡 | 第29-30页 |
2.2 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的立法考察 | 第30-34页 |
2.2.1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的立法 | 第30-31页 |
2.2.2 英美法系国家关于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的立法 | 第31-32页 |
2.2.3 我国关于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的立法 | 第32-34页 |
第3章 被害人过错的法定化 | 第34-42页 |
3.1 被害人过错实际运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 第34-36页 |
3.1.1 法律规范方面的问题 | 第34-35页 |
3.1.2 司法实践方面的问题 | 第35-36页 |
3.2 被害人过错法定化的现实意义 | 第36-38页 |
3.2.1 有利于实现司法适用上的规范化 | 第36-37页 |
3.2.2 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37页 |
3.2.3 有利于预防被害的发生 | 第37-38页 |
3.3 被害人过错法定化的制度设计 | 第38-42页 |
3.3.1 被害人过错法定化的设计原则 | 第38-39页 |
3.3.2 刑法立法方面的设计 | 第39-40页 |
3.3.3 司法解释和量刑指导意见方面的设计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