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5-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高甲戏传承发展与政府扶持行为关系 | 第18-30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一、高甲戏 | 第18-19页 |
二、地方戏曲 | 第19页 |
三、戏曲传承发展中的政府扶持行为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一、政府职能理论 | 第21-22页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页 |
第三节 高甲戏发展概述 | 第22-26页 |
一、高甲戏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二、高甲戏发展环境 | 第24-26页 |
第四节 高甲戏传承发展亟需政府扶持 | 第26-30页 |
一、政府扶持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二、政府扶持的可行性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南安市高甲戏传承发展中的政府扶持行为现状分析 | 第30-45页 |
第一节 南安市高甲戏传承发展现状及特点 | 第30-34页 |
一、现状 | 第30-32页 |
二、特点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南安市高甲戏传承发展中的政府扶持内容 | 第34-42页 |
一、规划编制 | 第34-35页 |
二、体制改革 | 第35-37页 |
三、组织建设 | 第37页 |
四、政府购买 | 第37-38页 |
五、制度保障 | 第38-39页 |
六、资源提供 | 第39-42页 |
第三节 南安市高甲传承发展中的政府扶持成效 | 第42-45页 |
一、高甲戏保护网络初步构建 | 第42-43页 |
二、高甲戏保护模式有效优化 | 第43页 |
三、高甲戏保护工具不断创新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南安市高甲戏传承发展中政府扶持行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5-54页 |
第一节 存在问题 | 第45-49页 |
一、政府缺乏系统科学的戏曲传承发展规划 | 第45-46页 |
二、政府对戏曲市场存在监管漏洞 | 第46-47页 |
三、扶持行为产生“马太效应” | 第47-48页 |
四、政府人才瓶颈制约明显 | 第48页 |
五、非官方组织缺少话语权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原因分析 | 第49-54页 |
一、政府服务意识缺位 | 第49-50页 |
二、戏曲市场监管制度不完善 | 第50-51页 |
三、政府扶持结构单一 | 第51页 |
四、政府人才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 | 第51-53页 |
五、参与主体缺乏科学有效的沟通机制 | 第53-54页 |
第五章 优化南安市高甲戏传承发展政府扶持行为的对策建议…… | 第54-66页 |
第一节 强化服务型政府角色定位 | 第54-56页 |
一、编制戏曲传承专项发展规划 | 第54-55页 |
二、搭建戏曲宣传展示推介平台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健全市场化监督管理机制 | 第56-57页 |
一、加强戏曲市场监督管理 | 第56页 |
二、完善政府购买戏曲服务方式 | 第56-57页 |
第三节 推行多样化扶持手段 | 第57-61页 |
一、加强戏曲专业人才挖掘培养 | 第57-58页 |
二、扶持地方戏曲精品剧目创作 | 第58-59页 |
三、拓宽公众参与保护戏曲渠道 | 第59-60页 |
四、培育戏曲传承发展土壤 | 第60-61页 |
第四节 完善政府人才培养机制 | 第61-62页 |
一、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 第61-62页 |
二、健全人才管理激励机制 | 第62页 |
第五节 构建扶持网络运作机制 | 第62-66页 |
一、畅通沟通交流渠道 | 第62-63页 |
二、培育信任合作机制 | 第63-64页 |
三、完善权责管理制度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70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66-68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