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概述 | 第13-21页 |
第一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权的内涵和性质 | 第13-16页 |
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权的内涵 | 第13-14页 |
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权的性质 | 第14-16页 |
第二节 赋予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权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一、调查取证权是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6页 |
二、调查取证权是查明案件事实形成内心确信的实践需要 | 第16-17页 |
三、调查取证权是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 | 第17-18页 |
四、调查取证权是赋予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法定权利的国际通行做法 | 第18页 |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与其他机构调查取证的区分 | 第18-21页 |
一、与法院调查取证的区分 | 第18-19页 |
二、与律师调查取证的区分 | 第19页 |
三、与当事人调查取证的区分 | 第19页 |
四、与商事仲裁机构调查取证的区分 | 第19-20页 |
五、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调查取证的区分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的立法形式 | 第21-28页 |
第一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立法的发展历程 | 第21-24页 |
一、初创摸索阶段 | 第21-22页 |
二、确立发展阶段 | 第22-23页 |
三、参照民诉阶段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立法形式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一、授权立法不明确 | 第24-25页 |
二、部门规章之间存在冲突 | 第25页 |
三、内容缺乏延续性和系统可操作性 | 第25-26页 |
四、与民事诉讼调查取证相关规定脱节 | 第26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立法形式的建议 | 第26-28页 |
一、修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调查取证的相关规定 | 第26-27页 |
二、共同主管部门或与有关单位联合制定调查取证相关配套性文件 | 第27页 |
三、广泛征求民意,提高调查取证相关规定内容的可操作性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的范围 | 第28-35页 |
第一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范围现状及原因 | 第28-30页 |
一、调查取证范围现状 | 第28-29页 |
二、调查取证范围现状的原因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明确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范围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0-32页 |
一、平衡原则 | 第30页 |
二、穷尽原则 | 第30-31页 |
三、必要原则 | 第31页 |
四、内心不确信原则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范围的合理确定 | 第32-35页 |
一、建立“三方驻院”制度,帮助当事人自行收集证据 | 第32页 |
二、规范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行为 | 第32-33页 |
三、建立申请调查取证慎审审查与救济机制 | 第33-34页 |
四、建立依职权调查取证内部审批机制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的方式 | 第35-40页 |
第一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的主要方式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6-38页 |
一、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方式的建议 | 第38-40页 |
一、数据共享平台的直接调取 | 第38-39页 |
二、偏远和异地调查的函件 | 第39页 |
三、涉密机关和涉刑事案件的调查令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收集的证据与人民法院证据采信的衔接 | 第40-45页 |
第一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收集的证据与人民法院证据采信的衔接现状与原因 | 第40-42页 |
一、证据采信衔接现状 | 第40页 |
二、证据采信衔接现状的原因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收集的证据与人民法院证据采信衔接机制的建立 | 第42-45页 |
一、建立独立调查取证仲裁员制度 | 第42-43页 |
二、确立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收集证据的质证制度 | 第43页 |
三、当事人在诉讼阶段的收集证据行为限制 | 第43-45页 |
第六章 妨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 第45-50页 |
第一节 妨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行为法律后果的现状及原因 | 第45-47页 |
一、法律后果的现状 | 第45-46页 |
二、法律后果现状的原因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完善妨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查取证行为法律后果的建议 | 第47-50页 |
一、私法上的法律后果 | 第47页 |
二、公法上的法律后果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件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