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2012-2017年上海“城—郊”样带植被碳储量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全球气候变化第9-10页
        1.1.2 城市化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城市植被碳储量变化第10-11页
        1.2.2 城市植被碳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第11-14页
    1.3 研究意义第14-16页
第2章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第16-23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16-20页
        2.1.1 自然地理概况第17-18页
        2.1.2 社会经济概况第18-20页
    2.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2.2.1 文献分析与资料搜集法第20页
        2.2.2 地理学研究技术方法第20页
        2.2.3 实地调查法第20页
        2.2.4 数理统计软件法第20-21页
    2.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1-23页
        2.3.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2.3.2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3章 数据来源与“城-郊”梯度变化第23-31页
    3.1 数据来源第23-26页
        3.1.1 野外数据采集第23-26页
        3.1.2 基础数据第26页
    3.2 “城-郊”梯度变化第26-30页
    3.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城-郊”样带植被碳储量第31-47页
    4.1 城市植被碳储量估算方法概述第31-34页
        4.1.1 灌木碳储量的估算方法第31-32页
        4.1.2 乔木碳储量的估算方法第32-33页
        4.1.3 碳储量的估算方法第33-34页
    4.2 2017 年上海“城-郊”样带植被碳储量结果分析第34-46页
        4.2.1 样点植被(乔木、灌木)碳储量第34-43页
        4.2.2 样点植被(乔木、灌木)碳储量分布特点第43-45页
        4.2.3 样带植被(乔木、灌木)碳储总量第45-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城-郊”样带植被碳储量变化及驱动力分析第47-68页
    5.1 2012 -2017年碳储量对比结果分析第47-61页
        5.1.1 样点尺度上碳储量变化第47-55页
        5.1.2 样带样点碳储量变化分布特征第55-59页
        5.1.3 样带样点碳储总量变化对比第59-61页
    5.2 城市植被碳储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第61-66页
        5.2.1 自然因素第63页
        5.2.2 人为因素第63-66页
    5.3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1页
    6.1 结论第68-69页
    6.2 创新点第69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附录第76-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分三WRKY转录因子AaWRKY23的克隆及功能初探
下一篇:CRISPR/Cas9在DNA荧光标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