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文化馆(站)、文化宫论文

我国文化馆内容供给创新研究--以“朝阳区文化馆”为例

内容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1页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7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9页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第9-10页
        1.文献研究法第9-10页
        2.实证研究法第10页
        3.归纳分析法第10页
    (四)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与难点第10-11页
一 研究背景第11-15页
    (一)相关政策背景第11-12页
    (二)文化馆的历史功能演变第12-14页
    (三)现阶段我国文化馆内容供给所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1.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足第14-15页
        2.文化馆的内容供给不足、模式单一第15页
        3.群众参与不足第15页
二 文化馆的内容供给创新——以“朝阳区文化馆”为例第15-25页
    (一)朝阳文化馆的改革与创新实践第15-19页
        1.朝阳区文化馆管理的环境分析第16-18页
        2.朝阳区文化馆顶层设计创新第18-19页
    (二)朝阳区文化馆的新型供需关系分析第19-24页
        1.朝阳区文化馆受众定位分析第19-22页
        2.朝阳区文化馆的供给主体分析第22-24页
    (三)多元混融与朝阳区文化馆的供给侧创新第24-25页
        1.艺术院团:供给侧主要构成之一第24页
        2.艺术院校:供给侧主要构成之二第24-25页
    (四)小结第25页
三 基于“社区文化治理”的朝阳区文化馆创新实践模式研究第25-39页
    (一)“社区文化治理”运用于文化馆供给的作用第25-26页
        1.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第25-26页
        2.繁荣群众文艺,创造特色社区文化第26页
        3.以文化、艺术为中介,实现社区治理第26页
    (二)八里庄“一米田”项目的全民参与实践研究第26-32页
    (三)垡头文化居委会的居民自治实践研究第32-34页
    (四)朝阳区文化馆的内容供给多元创新实践第34-38页
        1.展览类活动供给:以培养认同感为主要目的第34-35页
        2.社区艺术节庆活动供给:以激发集体情感为主要目的第35-37页
        3.社区文化艺术活动:以培养归属感为主要目的第37-38页
    (五)小结第38-39页
四 构建基于“社区文化治理”理念的新型文化馆管理模式第39-46页
    (一)社区文化治理概述第39页
    (二)基于“社区文化治理”文化馆工作开展的前提第39-40页
        1.人民既是供给主体也是需求主体第39页
        2.文化馆工作者的“中介”角色第39-40页
    (三)以社区居民为供给主体的文化馆供给模式应用设计设想第40-43页
        1.对辖区内居民开展田野调查第40页
        2.根据社区居民的情况进行人群细分第40-41页
        3.以兴趣为出发点形成文化社群第41页
        4.培育文化社群,持续开展自主完善及专业性指导第41页
        5.孕育文化产品第41-42页
        6.实现内容供给第42页
        7.群众意见反馈,进一步优化第42-43页
    (四)构建基于“社区文化治理”理念的新型文化馆管理模式第43-46页
        1.以服务为前提,开放更多的内外部空间第43-44页
        2.凸显文化馆的综合性,成为每一个人的综合文化中心第44-45页
        3.整合文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第45页
        4.提高服务意识,深入社区,成为“流动的文化馆”第45-46页
        5.供给方式多样化,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的活动第46页
结语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附录第51-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传播效果的环保平面公益广告设计研究
下一篇:贵州务川县仡佬族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