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HCV NS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

内容提要第1-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HCV 的概况第9-11页
     ·HCV 的危害第9页
     ·HCV 的结构特点第9-10页
     ·HCV NS3 丝氨酸蛋白酶的特点第10-11页
     ·抗HCV 治疗的现状第11页
   ·筛选NS3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现状第11-12页
     ·筛选NS3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第11-12页
     ·筛选NS3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细胞模型第12页
   ·报告基因的选择第12-14页
     ·GFP 的结构特点第12-13页
     ·GFP 的特殊位点第13-14页
     ·报告基因的要求第14页
   ·本课题的实验目的、意义和研究策略第14-16页
     ·实验目的和意义第14页
     ·研究策略第14-15页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6-27页
   ·实验材料第16-18页
     ·菌种和载体第16页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基第16页
     ·工具酶,试剂(盒)第16页
     ·试剂的配制第16-18页
   ·实验仪器第18-19页
   ·实验方法第19-27页
     ·提取质粒DNA第19-20页
     ·质粒载体的双酶切处理第20页
     ·切胶回收DNA第20-21页
     ·普通PCR 反应体系和条件第21页
     ·重叠PCR 反应体系和条件第21-22页
     ·DNA 片段的双酶切处理第22页
     ·纯化PCR 产物及酶切产物第22-23页
     ·连接反应第23页
     ·质粒DNA 转化感受态细胞第23页
     ·菌落PCR 鉴定阳性克隆第23-24页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4页
     ·共转化的实现第24页
     ·蛋白质的诱导表达第24页
     ·SDS-PAGE 电泳第24-25页
     ·制片观察第25-26页
     ·细胞计数第26页
     ·转染观察第26-27页
第3章 原核系统中报告质粒的确定第27-43页
   ·stGFP156-5AB 部分第27-33页
     ·实验材料第27页
     ·方法和结果第27-32页
     ·分析和讨论第32-33页
   ·stGFP172-5AB 部分第33-37页
     ·实验材料第33页
     ·方法和结果第33-37页
     ·分析和讨论第37页
   ·EGFP172-5AB 部分第37-42页
     ·实验材料第37页
     ·方法和结果第37-42页
     ·分析和讨论第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原核系统中NS3 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检测第43-49页
   ·实验材料第43页
     ·菌种和载体第43页
     ·工具酶,试剂(盒)第43页
   ·方法和结果第43-48页
     ·重组质粒pET-22b-NS3/4A 的构建第43-44页
     ·重组质粒pET-28a-EGFP 的构建第44-45页
     ·制备感受态细胞,实现共转化第45-46页
     ·SDS-PAGE 电泳第46-47页
     ·制片观察荧光现象结果第47-48页
   ·分析和讨论第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真核系统中报告质粒的构建第49-54页
   ·实验材料第50页
     ·菌种和载体第50页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基第50页
   ·方法和结果第50-53页
     ·pcDNA3.1(+)质粒载体的双酶切处理第50页
     ·重组质粒pcDNA3.1-E172_(5AB)的构建第50-51页
     ·重组质粒pcDNA3.1-E172N-2A-E172C 的构建第51-52页
     ·转染后观察绿色荧光现象第52-53页
   ·分析和讨论第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6章 真核系统中NS3 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检测第54-59页
   ·实验材料第54页
     ·菌种和载体第54页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基第54页
   ·方法和结果第54-58页
     ·重组质粒pcDNA3.1-E172_(5AB)-2A-NS3/4A 表达质粒的构建第54-56页
     ·重组质粒pcDNA3.1-EGFP-2A-NS3/4A 表达质粒的构建第56-57页
     ·转染后观察绿色荧光现象第57-58页
   ·分析和讨论第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7章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附录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中文摘要第69-71页
Abstract第71-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野生型与耐盐型短芒大麦基因序列差异和盐碱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下一篇:重组人pro-EMAPⅡ激活机制及其与ATP5A相互作用关系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