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6页 |
1.5 结构安排 | 第16页 |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18-21页 |
2.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范围 | 第18页 |
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模式 | 第18-19页 |
2.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待遇及其领取条件 | 第19页 |
2.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老农保的区别 | 第19-20页 |
2.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 | 第20-21页 |
第3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影响的作用机理 | 第21-29页 |
3.1 养老保险与消费理论的关系 | 第21-24页 |
3.1.1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 第21-22页 |
3.1.2 生命周期理论 | 第22-23页 |
3.1.3 代际交替模型 | 第23页 |
3.1.4 预防性储蓄理论 | 第23-24页 |
3.2 养老保险制度与分配效应分析 | 第24-26页 |
3.2.1 养老保险的本质认识 | 第24-25页 |
3.2.2 不同养老保险模式分配效应的比较分析 | 第25-26页 |
3.3 养老保险制度对经济发展和消费的关系 | 第26-29页 |
3.3.1 不同养老保险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2 不同经济条件下养老保险制度对消费的影响 | 第27-29页 |
第4章 样本、变量和描述统计 | 第29-35页 |
4.1 样本选择 | 第29-30页 |
4.2 变量设定 | 第30-31页 |
4.3 描述性统计 | 第31-35页 |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和政策建议 | 第35-47页 |
5.1 实证分析基准模型 | 第35-36页 |
5.1.1 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 第35-36页 |
5.1.2 双重差分模型 | 第36页 |
5.2 倾向分值匹配法 | 第36-38页 |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8-42页 |
5.3.1 实证计量模型分析结果 | 第38-41页 |
5.3.2 倾向得分匹配分析结果 | 第41-42页 |
5.4 政策建议 | 第42-47页 |
5.4.1 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保障 | 第42-43页 |
5.4.2 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 | 第43-44页 |
5.4.3 创新基金运营模式,加强基金管理 | 第44-45页 |
5.4.4 完善制度衔接机制 | 第45-46页 |
5.4.5 优化经办服务水平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A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