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差异沉降及处治技术研究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外改扩建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改扩建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主要病害及处治技术 | 第15-21页 |
2.1 拓宽工程主要病害 | 第15-16页 |
2.2 拼接结合处地基处治技术 | 第16-17页 |
2.2.1 轻质材料法 | 第16页 |
2.2.2 复合地基法 | 第16-17页 |
2.2.3 排水固结法 | 第17页 |
2.3 拼接结合处路基处治技术 | 第17-19页 |
2.3.1 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 | 第17-18页 |
2.3.2 结合处削坡及开挖台阶 | 第18页 |
2.3.3 铺设土工合成材料 | 第18-19页 |
2.4 拼接结合处路面处治技术 | 第19-20页 |
2.4.1 设置过渡性路面 | 第19-20页 |
2.4.2 预设反向坡度 | 第20页 |
2.4.3 铺设土工格栅 | 第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路基不均匀沉降机理与建模 | 第21-31页 |
3.1 路基沉降变形机理 | 第21-24页 |
3.1.1 土的本构关系 | 第21-22页 |
3.1.2 土的固结 | 第22页 |
3.1.3 路基沉降组成 | 第22-23页 |
3.1.4 差异沉降机理 | 第23-24页 |
3.2 依托工程概况 | 第24-26页 |
3.2.1 工程简介 | 第24-25页 |
3.2.2 新-老路拼接路基的设计方案 | 第25-26页 |
3.3 主要参数与建模 | 第26-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拓宽路基差异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59页 |
4.1 拓宽方式及宽度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 第31-40页 |
4.1.1 单侧拓宽 | 第31-35页 |
4.1.2 双侧拓宽 | 第35-40页 |
4.1.3 对比分析 | 第40页 |
4.2 路基高度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 第40-46页 |
4.2.1 路基高度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 第40-44页 |
4.2.2 分层填筑路基时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 新-老路基模量差异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 第46-50页 |
4.4 新-老地基不同固结程度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 第50-57页 |
4.4.1 新路基下地基压缩模量不变 | 第50-54页 |
4.4.2 老路基下地基压缩模量不变 | 第54-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新-老路基路面拼接段处治技术研究 | 第59-82页 |
5.1 路基削坡与台阶开挖的受力与仿真 | 第59-69页 |
5.1.1 边坡削坡与台阶开挖的作用 | 第59页 |
5.1.2 边坡削坡与台阶开挖的方式 | 第59-60页 |
5.1.3 边坡削坡分析 | 第60-62页 |
5.1.4 台阶开挖尺寸分析 | 第62-69页 |
5.2 路面台阶开挖尺寸的设计与优化 | 第69-73页 |
5.2.1 新-老拼接路面设置台阶的作用 | 第69-70页 |
5.2.2 新-老拼接路面的台阶设置方式 | 第70-71页 |
5.2.3 台阶尺寸对路面面层结构的影响 | 第71-73页 |
5.3 土工格室加筋处治分析 | 第73-80页 |
5.3.1 土工格室的加固机理 | 第73-74页 |
5.3.2 模型简化与基本假设 | 第74页 |
5.3.3 土工格室加筋效果分析 | 第74-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