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

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环境气候变化的现实需求第10页
        1.2.2 我国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理论需要第10页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第10-11页
    1.4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第11-12页
    1.5 研究综述第12-15页
        1.5.1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与社会关系第12-13页
        1.5.2 交通运输业能源的需求量研究第13-15页
        1.5.3 影响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的因素分析第15页
    1.6 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理论第16-19页
    2.1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理论第16页
    2.2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6-17页
    2.3 交通环境承载力理论第17页
    2.4 低碳交通理论第17-18页
    2.5 脱钩理论第18-19页
第三章 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预测第19-23页
    3.1 模型构建第19-21页
    3.2 阶段变化分析第21-22页
    3.3 我国的交通碳排放量增长较快的原因第22-23页
第四章 交通运输能耗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第23-41页
    4.1 货物运输能源消耗分解模型第24-26页
    4.2 货物运输能源消耗的“三因素”的贡献率第26页
    4.3 旅客运输能源消耗分解模型第26-28页
    4.4 旅客运输能源消耗“三因素”的贡献率第28-33页
    4.5 货物的周转量的变化对我国的货物运输的能源消耗总量的影响第33-38页
    4.6 我国的旅客周转量的变化对我国的客运能源消耗的影响第38-41页
第五章 我国交通运输业CO2减排潜力第41-51页
    5.1 2020-2030年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的情景方案的设计第41-44页
        5.1.1 2020-2030年我国的交通运输需求的情景方案的设计模型第41-42页
        5.1.2 2020-2030年运输能耗强度情景方案设计第42-43页
        5.1.3 2020-2030年我国的运输结构的情景方案的设计第43-44页
    5.2 交通运输节能潜力分析第44-46页
    5.3 政策建议第46-51页
        5.3.1 提高交通运输系统效率第46-47页
        5.3.2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第47-49页
        5.3.3 加强对我国的低碳交通政策的支持力度第49页
        5.3.4 推动我国的交通节能技术的研发和使用第49-50页
        5.3.5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第50-5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4页
    6.1 研究结论第51-52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形电场下城市污泥电脱水特性研究与设备开发
下一篇: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原位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