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原位修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环境中多环芳烃概述第10-14页
        1.1.1 多环芳烃的一般特征及来源第10-12页
        1.1.2 多环芳烃的环境行为第12-13页
        1.1.3 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第13-14页
    1.2 多环芳烃污染的治理第14-21页
        1.2.1 物理化学修复第14页
        1.2.2 微生物修复第14-16页
        1.2.3 植物修复第16-18页
        1.2.4 生物炭修复第18-21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技术路线第21-24页
        1.3.1 研究背景第21-22页
        1.3.2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2-23页
        1.3.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我国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及分布特征第24-34页
    2.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第24-25页
    2.2 数据处理第25-26页
    2.3 统计结果第26-28页
        2.3.1 我国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和组成第26-27页
        2.3.2 我国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空间分布第27-28页
    2.4 讨论第28-32页
        2.4.1 我国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总体污染状况和组成特征第28-30页
        2.4.2 我国表层沉积物中PAHs得到空间分布特征第30-31页
        2.4.3 我国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苦草密度对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修复作用的影响第34-50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4-40页
        3.1.1 材料与仪器第34-36页
        3.1.2 实验设计第36-37页
        3.1.3 分析方法第37-40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0-49页
        3.2.1 植物生长及根的形态第40-43页
        3.2.2 沉积物中PAHs的去除第43-45页
        3.2.3 PAHs在植物中的生物积累第45-46页
        3.2.4 沉积物中PAH-降解菌数第46-47页
        3.2.5 沉积物中的氧化还原电位第47-49页
    3.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生物炭对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修复作用第50-64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0-54页
        4.1.1 材料与仪器第50-51页
        4.1.2 实验设计第51-52页
        4.1.3 分析方法第52-54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4-63页
        4.2.1 生物炭的性质第54-57页
        4.2.2 沉积物中的PAHs第57-61页
        4.2.3 沉积物中的PAH-降解菌第61-63页
    4.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生物炭对沉水植物及多环芳烃的修复影响第64-72页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5.1.1 材料与仪器第64页
        5.1.2 实验设计第64-65页
        5.1.3 分析方法第65页
    5.2 结论与讨论第65-71页
        5.2.1 生物炭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65-67页
        5.2.2 沉积物中的PAHs第67-70页
        5.2.3 沉积物中的PAH-降解菌数第70页
        5.2.4 植物对沉积物中PAHs的吸收第70-71页
    5.3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6页
    6.1 结论第72-74页
        6.1.1 全国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特征第72页
        6.1.2 种植密度对植物修复的影响第72-73页
        6.1.3 不同种生物炭对PAHs的降解影响第73-74页
        6.1.4 生物炭与植物对PAHs的修复影响第74页
    6.2 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8-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PM2.5在线监测系统机械设计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