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光纤微腔应变传感器的应用及其复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光纤传感技术概述 | 第11-12页 |
1.1.1 光纤传感技术原理与特点 | 第11-12页 |
1.1.2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 第12页 |
1.2 国内外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际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13-14页 |
1.3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 | 第14-15页 |
1.3.1 迈克尔逊干涉仪 | 第14页 |
1.3.2 萨格纳克干涉仪 | 第14-15页 |
1.3.3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 第15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光纤法珀干涉仪的基本原理 | 第17-27页 |
2.1 光纤法珀干涉仪理论 | 第17-20页 |
2.1.1 平行平面板的多光束干涉 | 第17-19页 |
2.1.2 F-P干涉仪的双光束近似 | 第19-20页 |
2.2 光纤法珀传感器的分类 | 第20-22页 |
2.2.1 本征型光纤法珀传感器 | 第20-21页 |
2.2.2 非本征型光纤法珀传感器 | 第21-22页 |
2.3 光纤法珀传感解调系统 | 第22-25页 |
2.3.1 强度解调 | 第22-23页 |
2.3.2 相位解调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高温光纤微腔应变传感器的结构设计与制作 | 第27-32页 |
3.1 高温光纤微腔应变传感头的制作 | 第27-30页 |
3.1.1 157nm深紫外激光微加工系统 | 第27-28页 |
3.1.2 传感头的制作过程 | 第28-30页 |
3.2 高温光纤微腔应变传感器的传感原理 | 第30-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高温光纤微腔应变传感器的性能测试分析 | 第32-51页 |
4.1 传感器的封装工艺 | 第32-33页 |
4.1.1 机械封装方式 | 第32页 |
4.1.2 金属涂敷封装方式 | 第32页 |
4.1.3 胶水粘贴固定方式 | 第32-33页 |
4.2 传感器的粘贴工艺 | 第33-36页 |
4.2.1 传感器的标定 | 第33页 |
4.2.2 粘贴方式的选择 | 第33-35页 |
4.2.3 被测试件表面的处理 | 第35页 |
4.2.4 粘贴剂的固化 | 第35-36页 |
4.3 传感器的技术指标分析 | 第36-45页 |
4.3.1 零点漂移 | 第36-37页 |
4.3.2 蠕变特性 | 第37-38页 |
4.3.3 回零特性 | 第38-39页 |
4.3.4 机械滞后特性 | 第39页 |
4.3.5 温度响应特性 | 第39-40页 |
4.3.6 高温应变特性 | 第40-44页 |
4.3.7 重复性 | 第44-45页 |
4.4 热应变和力应变的分离实验 | 第45-50页 |
4.4.1 单纤双腔级联结构 | 第45-47页 |
4.4.2 增加高温光纤温度传感器 | 第47-48页 |
4.4.3 抵消被测试件的热应变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光纤微腔传感器的复用方法研究 | 第51-62页 |
5.1 光纤法珀传感器的复用概述 | 第51-52页 |
5.1.1 时分复用 | 第51页 |
5.1.2 波分复用 | 第51-52页 |
5.1.3 空分复用 | 第52页 |
5.2 光纤法珀传感器的树型复用 | 第52-53页 |
5.3 树型复用系统关键器件的选择 | 第53-58页 |
5.3.1 可调激光器 | 第53-54页 |
5.3.2 脉冲SOA | 第54-56页 |
5.3.3 光电探测器 | 第56-57页 |
5.3.4 示波器 | 第57-58页 |
5.4 系统实验验证 | 第58-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2-6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2页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