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刑事错案防范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宋代刑事错案防范制度的理论与历史依据 | 第8-16页 |
第一节 慎刑恤罚:中国古代错案防范制度的思想基础 | 第8-11页 |
一、传统中国的“慎刑”理念 | 第8-10页 |
二、传统中国的权力制约思想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宋代以前错案防范的制度设计 | 第11-16页 |
一、先秦“罪疑唯轻”原则与“三刺”之法 | 第11-12页 |
二、秦汉至唐错案防范制度的规范化 | 第12-16页 |
第二章 宋代刑事错案防范的主要制度 | 第16-32页 |
第一节 案件审理中的防错制度 | 第16-23页 |
一、鞫谳分司制度 | 第16-18页 |
二、翻异别勘制度 | 第18-19页 |
三、证据收集运用制度 | 第19-23页 |
第二节 司法监督中的防错制度 | 第23-27页 |
一、死罪判决的严格程序 | 第23-25页 |
二、直诉制度 | 第25页 |
三、录囚与御史监察制度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司法官责任规范化 | 第27-32页 |
一、司法官违法刑讯的责任 | 第27-28页 |
二、司法官错判责任 | 第28-30页 |
三、司法官断狱稽违责任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宋代刑事错案防范制度的价值 | 第32-41页 |
第一节 宋代刑事错案防范制度的积极性 | 第32-34页 |
一、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审、判分离”时代 | 第32页 |
二、事中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的防控错案理念 | 第32-34页 |
三、促进司法公正,减少社会矛盾冲突 | 第34页 |
第二节 宋代刑事错案防范制度的消极性 | 第34-41页 |
一、行政权力与司法权力混同 | 第34-35页 |
二、狱讼淹滞 | 第35-36页 |
三、防错制度的实效有限 | 第36-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