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0-16页
    (一) 选题缘由第10-12页
    (二) 研究价值第12-13页
        1、理论价值第12页
        2、实践意义第12-13页
    (三)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13-14页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4-16页
        1、研究思路第14页
        2、研究方法第14-16页
一、思想政治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涵义、特点及理论依据第16-20页
    (一) 涵义第16-17页
        1、模式与教学模式第16页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模式第16页
        3、思想政治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第16-17页
    (二) 特点第17-18页
        1、以学定教第17页
        2、教师少讲第17页
        3、学生教学生第17页
        4、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第17-18页
        5、让学生保持高度紧张第18页
    (三) 理论依据第18-20页
        1、哲学基础第18-19页
        2、心理学基础第19页
        3、教学论基础第19-20页
二、思想政治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遵循原则第20-22页
    (一) 操作程序第20-21页
        1、“先学”之前确定教学目标第20页
        2、指导学生自学第20页
        3、教师巡视第20页
        4、检测自学效果第20页
        5、引导学生更改错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第20页
        6、当堂训练第20-21页
    (二) 遵循原则第21-22页
        1、主体性原则第21页
        2、主导性原则第21页
        3、效率性原则第21-22页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思想政治课教学课例及模式实验分析第22-30页
    (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思想政治课教学课例第22-26页
    (二) 模式实验分析第26-30页
        1、实验研究方法第26-27页
        2、实验结果分析第27-30页
四、思想政治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30-33页
    (一) 教师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第30页
    (二) 教师要适时地监督与介入合作学习第30-31页
    (三) 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问题第31-33页
五、结论第33-35页
注释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情景教学法在中职外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儒家教育思想对中韩中小学学校教育影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