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3.1 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研究成为学界新共识 | 第12-15页 |
1.3.2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研究鲜有涉及 | 第15-17页 |
1.4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的内涵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 | 第18-20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5.3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32页 |
2.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服务 | 第20-24页 |
2.1.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 | 第20-23页 |
2.1.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 | 第23页 |
2.1.3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的衡量标准 | 第23-24页 |
2.2 顾客满意理论介入高校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的可行性 | 第24-26页 |
2.2.1 顾客满意理论简述 | 第24页 |
2.2.2 高校教育服务质量评价运用顾客满意理论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2.3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的评价 | 第26-29页 |
2.3.1 评价主体及内容 | 第26-27页 |
2.3.2 评价方法:服务质量与绩效模型 | 第27-28页 |
2.3.3 评价工具:学生满意度测评 | 第28-29页 |
2.4 学生满意度测评在专业学位教育服务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性 | 第29-32页 |
2.4.1 有利于实现“以生为本”服务质量观的转型 | 第30页 |
2.4.2 有利于高校改进服务质量,更好履行自身使命 | 第30页 |
2.4.3 有利于高校间良性竞争,提升专业学位整体质量 | 第30-31页 |
2.4.4 有利于政府及社会对教育服务质量的有效问责 | 第31-32页 |
第3章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 第32-60页 |
3.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 | 第32-37页 |
3.1.1 国内外相关测评指标体系分析 | 第32-34页 |
3.1.2 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 | 第34-37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37-41页 |
3.2.1 研究假设 | 第37页 |
3.2.2 问卷设计 | 第37-38页 |
3.2.3 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38-39页 |
3.2.4 问卷信效度分析 | 第39-41页 |
3.3 问卷数据分析 | 第41-47页 |
3.3.1 重要性与感知度得分描述性分析 | 第41-45页 |
3.3.2 重要性与感知度差距分析 | 第45-47页 |
3.4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重要性-感知度(IPA)分析 | 第47-54页 |
3.4.1 六大维度内部重要性-感知度(IPA)分析 | 第48-53页 |
3.4.2 整体教育服务质量的 IPA 分析 | 第53-54页 |
3.5 学生个体特征对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差异分析 | 第54-59页 |
3.5.1 不同性别的差异分析 | 第54-55页 |
3.5.2 不同学科的差异分析 | 第55-56页 |
3.5.3 不同年级的差异分析 | 第56-57页 |
3.5.4 不同院校类型的差异分析 | 第57-59页 |
3.6 实证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3.6.1 学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普遍不满意 | 第59页 |
3.6.2 学生个体特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有显著影响 | 第59-60页 |
第4章 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微观策略 | 第60-67页 |
4.1 实施学生满意策略,确定优先行动方案 | 第60-63页 |
4.1.1 以学生主体为中心,转变教育服务质量观 | 第60-61页 |
4.1.2 以学生需求为重点,建立满意度测评机制 | 第61页 |
4.1.3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强能力实践环节 | 第61-62页 |
4.1.4 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 第62-63页 |
4.2 推进因校制宜实践,提高满意度针对性 | 第63-66页 |
4.2.1 “985”高校:立足优势领域,提供个性化关怀 | 第64页 |
4.2.2 “211”高校:借助资源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 | 第64-65页 |
4.2.3 一般高校: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就业服务 | 第65-66页 |
4.3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 | 第66-67页 |
4.3.1 完善弱势学科,兼顾专业差异性 | 第66页 |
4.3.2 阶段化推进,注重年级差异性 | 第66-67页 |
第5章 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的宏观建议 | 第67-78页 |
5.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顶层设计 | 第67-70页 |
5.1.1 优化服务 提高质量,满足各方需求 | 第67-68页 |
5.1.2 实施内涵发展,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有效衔接 | 第68-69页 |
5.1.3 推进宏观统筹协调,加强政策规范引导 | 第69-70页 |
5.2 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 | 第70-73页 |
5.2.1 整合校内资源,搭建学科协同培养平台 | 第71-72页 |
5.2.2 产学研结合,构建校外协同实践基地 | 第72-73页 |
5.3 健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监管体系 | 第73-78页 |
5.3.1 政府:宏观管理 | 第74-75页 |
5.3.2 社会:监督反馈 | 第75-76页 |
5.3.3 高校:主体作用,自我监管 | 第76页 |
5.3.4 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自评 | 第76-78页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