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inyOS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及特点 | 第16-19页 |
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 第16-17页 |
1.2.2 传感器节点结构 | 第17-18页 |
1.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 | 第18-19页 |
1.3 国内外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1 国外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2 国内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 第21-22页 |
1.5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2-24页 |
第二章 TINYOS操作系统研究 | 第24-31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TINYOS操作系统概述 | 第24-25页 |
2.2.1 WSN操作系统的特点 | 第24页 |
2.2.2 TinyOS简介 | 第24-25页 |
2.2.3 TinyOS体系结构 | 第25页 |
2.3 TINYOS特点 | 第25-27页 |
2.3.1 事件驱动模式和轻量级线程 | 第26页 |
2.3.2 TinyOS的通信机制 | 第26-27页 |
2.4 TINYOS的运行机制 | 第27-28页 |
2.4.1 系统启动 | 第27页 |
2.4.2 系统初始化 | 第27-28页 |
2.4.3 TinyOS调度模型 | 第28页 |
2.5 TINYOS资源管理 | 第28-29页 |
2.6 能量管理体制 | 第29-30页 |
2.6.1 微处理器的电源管理 | 第29-30页 |
2.6.2 外部设备的电源管理 | 第3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室内环境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 第31-36页 |
3.1 总体方案设计 | 第31-32页 |
3.1.1 系统功能 | 第31页 |
3.1.2 技术指标 | 第31-32页 |
3.2 系统结构 | 第32-33页 |
3.2.1 系统功能结构 | 第32页 |
3.2.2 系统网络结构 | 第32-33页 |
3.3 系统无线通信技术 | 第33-35页 |
3.3.1 常用无线通信技术 | 第33-34页 |
3.3.2 无线通信技术选择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36-48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控制器件和无线收发模块选型 | 第36-40页 |
4.2.1 控制器件 | 第36-37页 |
4.2.2 无线收发模块 | 第37-38页 |
4.2.3 CC2430 单片机简介 | 第38-40页 |
4.3 传感器节点电路设计 | 第40-45页 |
4.3.1 节点硬件结构 | 第40页 |
4.3.2 电源电路 | 第40-41页 |
4.3.3 温湿度传感器选型及应用电路 | 第41-42页 |
4.3.4 光照传感器选型及应用电路 | 第42-43页 |
4.3.5 甲醛传感器选型及应用电路 | 第43-45页 |
4.4 基站节点电路设计 | 第45-47页 |
4.4.1 节点硬件结构 | 第45-46页 |
4.4.2 电源电路 | 第46页 |
4.4.3 串口通信电路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系统节点应用程序设计 | 第48-68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NESC语言 | 第48-51页 |
5.2.1 nesC简介 | 第48页 |
5.2.2 接口 | 第48-49页 |
5.2.3 组件 | 第49-51页 |
5.2.4 nesC应用程序结构 | 第51页 |
5.3 TINYOS应用程序开发 | 第51-52页 |
5.3.1 程序开发环境 | 第51-52页 |
5.3.2 程序开发流程 | 第52页 |
5.4 传感器节点程序设计 | 第52-63页 |
5.4.1 温湿度测量程序设计 | 第52-55页 |
5.4.2 光照强度测量程序设计 | 第55-58页 |
5.4.3 甲醛测量程序设计 | 第58-60页 |
5.4.4 节点主程序设计 | 第60-63页 |
5.5 基站节点程序设计 | 第63-67页 |
5.5.1 节点无线通信 | 第63页 |
5.5.2 节点串口协议 | 第63-65页 |
5.5.3 节点主程序设计 | 第65-66页 |
5.5.4 节点组件结构 | 第66-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室内环境监测系统集成与验证 | 第68-77页 |
6.1 引言 | 第68页 |
6.2 上位机界面设计 | 第68-72页 |
6.2.1 上位机功能 | 第68-69页 |
6.2.2 上位机程序设计 | 第69-71页 |
6.2.3 上位机界面实现 | 第71-72页 |
6.3 系统软硬件实现及调试 | 第72-76页 |
6.3.1 节点硬件实现及调试 | 第72-73页 |
6.3.2 节点软件实现及调试 | 第73-75页 |
6.3.3 系统联合调试 | 第75-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77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