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混凝土泵基本概述 | 第10-16页 |
1.2.1 混凝土泵的工作原理 | 第10-12页 |
1.2.2 混凝土泵液压系统简介 | 第12-14页 |
1.2.3 混凝土泵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1.3 液压冲击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1 液压冲击的起因与危害 | 第16页 |
1.3.2 混凝土泵液压冲击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4.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4.2 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2 混凝土泵泵送系统液压冲击机理及负载特性分析 | 第19-32页 |
2.1 泵送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分析 | 第19-22页 |
2.1.1 泵送系统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2.1.2 泵送系统工作特点 | 第21-22页 |
2.2 泵送系统液压冲击机理分析 | 第22-28页 |
2.2.1 电液换向阀换向过程分析 | 第23-24页 |
2.2.2 泵送系统换向液压冲击分析 | 第24-26页 |
2.2.3 现有液压冲击抑制方法缺陷分析 | 第26-28页 |
2.3 泵送系统负载特性分析 | 第28-31页 |
2.3.1 泵送压力分析 | 第28-30页 |
2.3.2 泵送负载特性分析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泵送系统液压冲击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 第32-49页 |
3.1 泵送系统液压冲击理论分析 | 第32-36页 |
3.1.1 主泵口管道液压冲击分析 | 第32-35页 |
3.1.2 回油管道液压冲击分析 | 第35-36页 |
3.1.3 工作缸进油管道液压冲击分析 | 第36页 |
3.2 泵送系统的数学模型与仿真模型 | 第36-42页 |
3.2.1 泵送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6-38页 |
3.2.2 泵送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 | 第38-42页 |
3.3 泵送系统液压冲击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8页 |
3.3.1 换向时间对泵送系统液压冲击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2 输入流量对泵送系统液压冲击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3 管道参数对泵送系统液压冲击的影响 | 第44-47页 |
3.3.4 外负载对泵送系统液压冲击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5 泵送系统液压冲击的敏感影响因素 | 第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泵送系统液压冲击抑制法方研究及参数优化 | 第49-68页 |
4.1 双换向阀抑制液压冲击方法的提出与分析 | 第49-55页 |
4.1.1 双换向阀抑制液压冲击方案分析 | 第49-52页 |
4.1.2 双换向阀泵送系统数学模型 | 第52-53页 |
4.1.3 双换向阀泵送系统液压冲击仿真分析 | 第53-55页 |
4.2 双换向阀加蓄能器抑制液压冲击方法的提出与分析 | 第55-62页 |
4.2.1 双换向阀加蓄能器抑制液压冲击方案分析 | 第55-57页 |
4.2.2 双换向阀加蓄能器泵送系统数学模型 | 第57-59页 |
4.2.3 双换向阀加蓄能器泵送系统液压冲击分析 | 第59-61页 |
4.2.4 液压冲击抑制效果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4.3 双换向阀加蓄能泵送系统参数优化 | 第62-66页 |
4.3.1 换向阀错位时间对液压冲击的影响 | 第63页 |
4.3.2 蓄能器参数对液压冲击的影响 | 第63-66页 |
4.3.3 泵送系统最优参数的确定 | 第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5 试验研究 | 第68-77页 |
5.1 试验目的及内容 | 第68页 |
5.1.1 试验目的 | 第68页 |
5.1.2 试验内容 | 第68页 |
5.2 试验平台的搭建 | 第68-72页 |
5.2.1 试验原理 | 第68-69页 |
5.2.2 试验平台搭建 | 第69-70页 |
5.2.3 试验测试仪器 | 第70-72页 |
5.3 试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 第72-75页 |
5.3.1 试验步骤 | 第72-73页 |
5.3.2 泵送系统改进前后试验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