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农民工生活方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文献梳理第9-13页
        1.2.1 国内外关于生活方式的研究第9-11页
        1.2.2 我国对农民工生活方式的研究综述第11-13页
    1.3. 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内涵第13-14页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1 研究思路第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2章 当前农民工群体概况第15-19页
    2.1 农民工群体规模第15-16页
    2.2 农民工的结构特征第16-17页
        2.2.1 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第16页
        2.2.2 文化程度构成和婚姻构成第16-17页
    2.3 农民工的流动特征第17-19页
        2.3.1 农民工流动呈稳定化趋势第17页
        2.3.2 农民工迁移家庭化趋势明显第17-18页
        2.3.3 在流动地居住呈长期化趋势第18-19页
第3章 空间转换后:农民工生活方式现状第19-39页
    3.1 农民工的劳动生活方式第19-26页
        3.1.1 就业途径第19-21页
        3.1.2 职业类型第21-22页
        3.1.3 劳动时间第22-23页
        3.1.4 收入状况第23-24页
        3.1.5 就业条件和环境第24-25页
        3.1.6 劳动权益保障第25-26页
    3.2 农民工的消费生活方式第26-30页
        3.2.1 消费水平第26-28页
        3.2.2 消费结构第28-29页
        3.2.3 消费场所第29-30页
        3.2.4 消费观第30页
    3.3 农民工的闲暇生活方式第30-34页
        3.3.1 闲暇时间第30-32页
        3.3.2 闲暇活动第32-34页
        3.3.3 闲暇空间第34页
    3.4 农民工的社会交往生活方式第34-39页
        3.4.1 日常交往对象第35-36页
        3.4.2 交往频率第36-37页
        3.4.3 交往深度第37-39页
第4章 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第39-47页
    4.1 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第39-42页
        4.1.1 趋同性差异:劳动生活方式半城市化第39-40页
        4.1.2 金字塔的底层:“生存型”消费为主第40-41页
        4.1.3 无奈的旁观者:闲暇生活“孤岛化”第41-42页
        4.1.4 城市里的陌生人:社会交往处境尴尬第42页
    4.2 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影响因素第42-47页
        4.2.1 制度环境是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前提第43-44页
        4.2.2 劳动生活方式的完善是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基础第44-45页
        4.2.3 功能各异的社会组织是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载体第45页
        4.2.4 主体的自觉性是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内在动力第45-47页
第5章 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对策与建议第47-53页
    5.1 深化改革,营造公平的制度环境第47-49页
        5.1.1 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实现农民工身份转变第47-48页
        5.1.2 建立符合农民工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第48-49页
    5.2 消除歧视,逐渐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第49-50页
    5.3 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第50-51页
        5.3.1 发挥用人单位、工会等组织作用第50-51页
        5.3.2 发挥基层社区组织的力量,为农民工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第51页
    5.4 培养农民工的自觉精神第51-53页
结论第53-54页
附录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探析
下一篇:我国基层公务员考核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豫北地区X单位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