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成人教育、业余教育论文--职工教育论文

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的信息化微型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一、 绪论第7-19页
    (一) 研究背景第7-8页
        1. 工作场所学习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第7页
        2. 工作场所学习需要适切的课程资源作支撑第7-8页
        3. 信息化微型课程与工作场所学习具有内在契合性第8页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10页
        1. 研究目的第8-9页
        2. 研究意义第9-10页
    (三) 研究综述第10-16页
        1. 工作场所学习的相关探讨第10-13页
        2. 信息化微型课程相关探讨第13-15页
        3. 已有研究的启示第15-16页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7页
        1. 研究思路第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五)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9页
        1. 工作场所学习第17-18页
        2. 微型课程第18-19页
二、 工作场所学习和信息化微型课程的内在关联第19-24页
    (一) 工作场所学习中课程存在的合法性第19-20页
    (二) 工作场所学习与信息化微型课程的契合性第20-22页
        1. 显著的时代性特征第20-21页
        2. 紧密围绕实际情境第21页
        3. 共同关注隐性知识第21-22页
    (三) 信息化微型课程在工作场所学习中能发挥的作用第22-24页
        1. 弥补概念知识的缺失,使学习内容具有全面性第22页
        2. 降低获取知识的难度,提高组织内的民主水平第22-23页
        3. 促进隐性知识的外显,提升组织知识管理能力第23-24页
三、 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的信息化微型课程开发问卷调查第24-44页
    (一) 问卷的设计与编制第24-25页
    (二)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25页
    (三) 问卷的检验第25-27页
        1. 鉴别度检验第25-27页
        2. 信度检验第27页
    (四) 调查结果的分析第27-44页
        1. 调查对象的总体描述第27-28页
        2. 认知维度第28-32页
        3. 开发维度第32-41页
        4. 应用维度第41-44页
四、 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的信息化微型课程开发策略第44-54页
    (一) 课程认知:促进正确课程学习认知的形成第44-45页
        1. 正确认识工作场所学习,为其开展提供相应支持第44-45页
        2. 广泛宣传信息化微型课程,为其开发做好充分铺垫第45页
    (二) 开发理念:转变传统的课程开发理念和模式第45-47页
        1. 树立生态化的课程开发理念,促使信息化微型课程融入学习第46页
        2. 改变预设性的课程开发模式,建立基于技术的微型课程体系第46-47页
    (三) 开发目的:动态适应工作场所中的课程需求第47-49页
        1. 做好对工作情境的记录和分析第47-48页
        2. 准确甄别学习过程中的课程需求第48页
        3. 将课程需求转化为微型课程开发目标第48-49页
    (四) 开发主体:协同合作并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第49-50页
        1. 建立多元化主体参与微型课程开发的渠道第49-50页
        2. 利用多方优势资源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第50页
    (五) 课程内容:优化内容的选择与实现形式第50-52页
        1. 紧密围绕具体的工作问题构建微型课程内容第51-52页
        2. 灵活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和呈现形式第52页
    (六) 课程平台:搭建兼容性管理平台并做好课程维护第52-54页
        1. 借鉴主流技术建立具有兼容性的课程平台第53页
        2. 借助管理平台做好课程的后期维护与更新第53-54页
五、 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的信息化微型课程评价标准第54-58页
    (一) 评价标准概述第55-56页
    (二) 评价标准的具体指标第56-58页
        1. 课程规范第56-57页
        2. 课程内容第57页
        3. 教学设计第57-58页
        4. 技术支撑第58页
六、 研究总结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第63-65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亲子互动训练对增进工读学校学生亲子依恋之研究
下一篇: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研究--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