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绪言 | 第14-16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5页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民国私营银行发展概述 | 第16-21页 |
一、民国私营银行的发展概况 | 第16-18页 |
(一) 民营银行的开闸 | 第16-17页 |
(二) 民国私营银行的兴起 | 第17页 |
(三) 民国私营银行的初步发展 | 第17页 |
(四) 民国私营银行发展的最高峰 | 第17-18页 |
(五) 民国私营银行的衰败 | 第18页 |
二、民国私营银行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 第18-21页 |
(一)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第18-19页 |
(二) 开展小工业贷款业务促进了小工业的繁荣 | 第19页 |
(三) 开展农业贷款业务促进农业发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民国私营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 | 第21-24页 |
一、民众的信任风险 | 第21页 |
二、信用风险 | 第21-22页 |
三、内部人员控制问题 | 第22页 |
四、存款人利益保护的风险 | 第22页 |
五、专业化运营不足的风险 | 第22-23页 |
六、关联贷款的风险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民国私营银行经营风险防范的内部控制制度 | 第24-32页 |
一、公司制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 第24-25页 |
二、业务的风险管理 | 第25-29页 |
(一) 存款业务管理 | 第25-26页 |
(二) 贷款业务管理 | 第26-29页 |
三、银行的人事管理制度 | 第29-32页 |
(一) 注重员工的选拔 | 第29页 |
(二) 注重对员工技能的培养训练 | 第29页 |
(三) 注重对员工的激励,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 第29-30页 |
(四) 严格治行,赏罚分明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民国私营银行风险防范的外部法律规制 | 第32-37页 |
一、民国政府对私营银行的监管 | 第32-35页 |
(一) 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 | 第32-33页 |
(二) 对银行业务的监管 | 第33-34页 |
(三) 民营银行退出的法律制度 | 第34-35页 |
二、银行同业公会对私营银行风险的防范 | 第35-37页 |
(一) 银行公会出现的背景 | 第35页 |
(二) 银行公会的作用——以上海银行公会为例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民国私营银行风险规制对我国当前发展民营银行的启示 | 第37-49页 |
一、我国当下民营银行发展概况 | 第37-38页 |
二、民营银行内部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8-41页 |
(一) 构建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 | 第38-39页 |
(二) 扩大注册资本额,定位大型银行 | 第39页 |
(三) 严格规制关联贷款 | 第39-40页 |
(四) 加重股东的个人责任 | 第40页 |
(五) 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 | 第40-41页 |
三、民营银行的外部法律规制 | 第41-49页 |
(一) 制定民营银行相关法律法规 | 第41-42页 |
(二)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第42-45页 |
(三) 建立民营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5-46页 |
(四) 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 第46-47页 |
(五) 加强银行业同业公会的作用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