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制度背景 | 第9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9页 |
1.1.3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1.4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本文预期的创新 | 第13-15页 |
1.4.1 研究视角上实现创新 | 第13页 |
1.4.2 数据选取方面实现创新 | 第13-14页 |
1.4.3 指标设计方面实现创新 | 第14-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评析 | 第15-23页 |
2.1 内部控制质量的量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1.1 国外研究 | 第15页 |
2.1.2 国内研究 | 第15-16页 |
2.2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2.2.1 国外研究 | 第16-17页 |
2.2.2 国内研究 | 第17-19页 |
2.3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相关性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2.3.1 国外研究 | 第19-20页 |
2.3.2 国内研究 | 第20-21页 |
2.4 相关文献总结与述评 | 第21-23页 |
2.4.1 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量化研究的述评 | 第21页 |
2.4.2 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经营绩效研究的述评 | 第21页 |
2.4.3 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报告质量研究的述评 | 第21-23页 |
第3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3.1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3.1.1 内部控制 | 第23页 |
3.1.2 内部控制信息 | 第23页 |
3.1.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 第23-24页 |
3.1.4 内部控制质量 | 第24页 |
3.1.5 内部控制目标 | 第24-25页 |
3.2 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3.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页 |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5-26页 |
3.2.3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6-27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 | 第27-36页 |
4.1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 第27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27-29页 |
4.2.1 内部控制质量与经营绩效 | 第28页 |
4.2.2 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报告质量 | 第28页 |
4.2.3 内部控制质量与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 第28-29页 |
4.2.4 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前后的内控质量对比 | 第29页 |
4.3 变量设置 | 第29-34页 |
4.3.1 解释变量 | 第29-31页 |
4.3.2 被解释变量 | 第31-32页 |
4.3.3 控制变量 | 第32-34页 |
4.4 模型构建 | 第34-36页 |
4.4.1 模型一 | 第35页 |
4.4.2 模型二 | 第35页 |
4.4.3 模型三 | 第35-36页 |
第5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6-45页 |
5.1 内控质量与内控目标实现的实证分析 | 第36-42页 |
5.1.1 描述性统计 | 第36-38页 |
5.1.2 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5.1.3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39-40页 |
5.1.4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5.2 内控信息强制披露前后对比 | 第42-45页 |
5.2.1 变量描述性统计对比 | 第42-43页 |
5.2.2 变量回归系数统计对比 | 第43-45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5-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6-49页 |
6.2.1 强化内控认识并优化内控环境 | 第46-47页 |
6.2.2 加强监督并加大惩处力度 | 第47-48页 |
6.2.3 加强对内部控制披露信息的关注及认可 | 第48-49页 |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第49-51页 |
6.3.1 研究局限 | 第49页 |
6.3.2 未来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6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56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