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公共秩序管理论文

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4-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页
        1.4.2 研究思路第14-15页
2 理论概述第15-24页
    2.1 群体事件的含义第15-17页
        2.1.1 群体性事件第15页
        2.1.2 网络群体性事件第15-16页
        2.1.3 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第16-17页
    2.2 讨论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运用第17-19页
        2.2.1 社会治理理论第17-18页
        2.2.2 社会冲突理论第18页
        2.2.3 政治参与理论第18-19页
        2.2.4 斯梅尔赛的价值累加理论第19页
    2.3 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分类第19-23页
        2.3.1 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第19-21页
        2.3.2 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类第21-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现状及原因分析第24-33页
    3.1 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第24-25页
        3.1.1 数量不断攀升第24页
        3.1.2 影响范围较广第24-25页
        3.1.3 传播速度较快第25页
        3.1.4 传播事件越来越复杂第25页
    3.2 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第25-28页
        3.2.1 客观原因第25-26页
        3.2.2 主观原因第26-28页
    3.3 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第28-32页
        3.3.1 积极影响第28-30页
        3.3.2 负面影响第30-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4 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和建议第33-39页
    4.1 学校方面第33-35页
        4.1.1 建立预警策略第33-34页
        4.1.2 建立应急机制第34-35页
        4.1.3 建立善后机制第35页
    4.2 社会方面第35-37页
        4.2.1 完善法律法规第35-36页
        4.2.2 加强网站监管第36-37页
        4.2.3 正确舆论引导第37页
    4.3 学生自身方面第37-38页
        4.3.1 提高自身修养第37页
        4.3.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37-38页
        4.3.3 提高自身控制能力第38页
    4.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5 结论与展望第39-41页
    5.1 结论第39页
    5.2 展望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附录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阳江市公安局职位分析研究
下一篇:蒲韩乡村社区思想教育机制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