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工程论文--防腐技术论文

改性氮化碳纳米材料的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2页
    1.1 引言第14-16页
    1.2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技术简介第16-24页
        1.2.1 金属防腐蚀技术第16-21页
        1.2.2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原理第21-24页
    1.3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技术研究进展第24-30页
        1.3.1 TiO_2基半导体材料第24-26页
        1.3.2 其它半导体材料第26-28页
        1.3.3 复合材料第28-30页
    1.4 g-C_3N_4材料研究进展及改性思路第30-39页
        1.4.1 g-C_3N_4的基本性质第30-32页
        1.4.2 微观形貌调整第32-34页
        1.4.3 元素掺杂第34-36页
        1.4.4 不同半导体复合第36-39页
    1.5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39-42页
        1.5.1 选题意义第39-40页
        1.5.2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40-42页
第二章 二次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g-C_3N_4材料第42-61页
    2.1 引言第42-44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44-49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44-45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45页
        2.2.3 材料制备第45-46页
        2.2.4 材料表征第46-47页
        2.2.5 光电化学试验装置第47页
        2.2.6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和光电化学实验第47-4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9-59页
        2.3.1 化学组成、表面形貌和光吸收性质分析第49-53页
        2.3.2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性能分析第53-54页
        2.3.3 电化学和光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4-58页
        2.3.4 石墨烯修饰导致的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性能提升机理分析第58-59页
    2.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三章 钾和碘元素共掺杂g-C_3N_4材料第61-79页
    3.1 前言第61-6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62-64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62-63页
        3.2.2 仪器与设备第63页
        3.2.3 制备方法第63页
        3.2.4 材料表征第63-64页
        3.2.5 光电化学试验装置第64页
        3.2.6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和光电化学实验第6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4-78页
        3.3.1 化学组成、表面形貌和能带结构分析第64-70页
        3.3.2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性能分析第70-72页
        3.3.3 电化学和光电化学性能分析第72-73页
        3.3.4 掺杂元素作用分析第73-75页
        3.3.5 掺杂形式、位置及性能提升机理分析第75-78页
    3.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CdS敏化纳米花状WO_3材料第79-97页
    4.1 引言第79-8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81-83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81页
        4.2.2 仪器与设备第81页
        4.2.3 材料制备第81-82页
        4.2.4 材料表征第82页
        4.2.5 光电化学试验装置第82页
        4.2.6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和光电化学实验第82-8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3-96页
        4.3.1 化学组成、表面形貌和光吸收性能分析第83-87页
        4.3.2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性能分析第87-90页
        4.3.3 WO_3的储电子性能分析第90-93页
        4.3.4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93-94页
        4.3.5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性能提升机理分析第94-96页
    4.4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五章 In_2S_3敏化ZnO纳米棒阵列第97-109页
    5.1 引言第97-98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98-100页
        5.2.1 材料与试剂第98页
        5.2.2 仪器与设备第98页
        5.2.3 材料制备第98-99页
        5.2.4 材料表征第99页
        5.2.5 光电化学试验装置第99页
        5.2.6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和光电化学实验第99-10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0-108页
        5.3.1 化学组成、表面形貌和光吸收性能分析第100-104页
        5.3.2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性能测试第104-107页
        5.3.3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性能提升机理分析第107-108页
    5.4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109-114页
    6.1 结论第109-111页
    6.2 创新点第111-112页
    6.3 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穿衣方法在孤子方程求解中的应用
下一篇:手性螺环磷酸不对称催化合成光学活性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