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僵尸企业拯救方式的选择研究--以亚星化学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0-12页
        1.2.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2.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 创新点第12-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4-19页
    2.1 僵尸企业的界定第14-16页
    2.2 僵尸企业的成因第16-17页
    2.3 僵尸企业的处置对策第17-19页
第3章 亚星化学僵尸化状况分析第19-36页
    3.1 化工业僵尸企业识别第19-22页
        3.1.1 僵尸企业的定义及识别方法第19-20页
        3.1.2 化工业僵尸企业僵尸化状况第20-22页
    3.2 亚星化学公司介绍第22页
    3.3 亚星化学僵尸化表现第22-36页
        3.3.1 丧失自身造血能力第22-30页
        3.3.2 靠外部输血维系生存第30-36页
第4章 亚星化学僵尸化成因分析第36-43页
    4.1 企业自身原因第36-37页
        4.1.1 经营决策失误第36页
        4.1.2 互保融资方式选择不当第36-37页
    4.2 资本市场原因第37-39页
        4.2.1 市场退出制度不健全第37-38页
        4.2.2 “壳资源”具有独特价值第38-39页
    4.3 体制机制原因第39-40页
        4.3.1 银行贷款制度执行不力第39-40页
        4.3.2 地方政绩评价体系不合理第40页
    4.4 外部经济环境原因第40-43页
        4.4.1 经济环境不景气第40-42页
        4.4.2 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第42-43页
第5章 亚星化学的拯救方式选择第43-52页
    5.1 拯救方式的定义及分类第43-45页
    5.2 亚星化学拯救方式的选择第45-48页
        5.2.1 亚星集团与山东盐业“双头控股”期间第45-46页
        5.2.2 亚星集团实际控制期间第46-47页
        5.2.3 光耀东方控股期间第47页
        5.2.4 长城汇理控股期间第47-48页
    5.3 拯救方式未能实施的原因分析第48-52页
        5.3.1 拟计划注入资产与企业主业相关性差第48-49页
        5.3.2 进场大股东不具备化工业运作经验第49页
        5.3.3 股权分散不利于拯救方案的推进第49-50页
        5.3.4 当地政府强行“拉郎配”致使大股东难尽责第50-52页
第6章 亚星化学拯救方式选择的优化第52-63页
    6.1 拯救方式选择的依据第52-57页
        6.1.1 政策依据第52-55页
        6.1.2 实践依据第55-57页
    6.2 优化亚星化学拯救方式选择的建议第57-63页
        6.2.1 合理进行并购重组和资产剥离第59-60页
        6.2.2 选择具备运营经验的优质重组方第60-61页
        6.2.3 大股东收购分散股权逐渐强化控制权第61页
        6.2.4 当地政府充当“协调者”而非“主导者”第61-63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7.1 结论第63-64页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董事会风险偏好与内部控制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
下一篇:僵尸企业退出路径的选择研究--以中核钛白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