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1、选题背景 | 第7-8页 |
2、 选题意义 | 第8页 |
3、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一、 明代山东济南府概况 | 第11-13页 |
1、 历代建制沿革 | 第11页 |
2、 明代山东济南府辖区 | 第11页 |
3、 自然环境状况 | 第11-13页 |
(1)地理环境 | 第11-12页 |
(2)气候 | 第12-13页 |
二、 明代山东济南府的社会经济阶段性发展状况 | 第13-18页 |
1、 前期:从洪武元年(1368)至正统十四年(1449) | 第13-14页 |
2、 中期:从正统十四年(1449)到万历十年(1582) | 第14-15页 |
3、 后期:从万历十年(1582)到明亡(1644) | 第15-18页 |
三、 明代山东济南府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 第18-25页 |
1、 人口和土地 | 第18-20页 |
(1)人口 | 第18-19页 |
(2)土地 | 第19-20页 |
2、 农作物的种植 | 第20-23页 |
(1)粮食作物种植格局的调整 | 第20-22页 |
(2)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 | 第22-23页 |
(3)新作物的引进 | 第23页 |
3、 明代山东济南府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 第23-25页 |
四、 明代山东济南府的手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 第25-29页 |
1、 棉纺织业 | 第25-26页 |
2、 丝织业 | 第26-27页 |
3、 矿冶业 | 第27页 |
4、 制盐业 | 第27页 |
5、 其他 | 第27-28页 |
6、 明代山东济南府手工业经济发展特点 | 第28-29页 |
五、 明代山东济南府的商业经济发展状况 | 第29-35页 |
1、 商业城市的勃兴 | 第29-31页 |
(1)德州 | 第29-30页 |
(2)历城 | 第30页 |
(3)泰安 | 第30-31页 |
2、 乡镇商业的兴起 | 第31-32页 |
(1)乡镇的兴起 | 第31页 |
(2)农村集市的发展 | 第31-32页 |
3、 庙会的兴盛 | 第32-33页 |
4、 明代山东济南府商业经济的发展特点 | 第33-35页 |
六、 明代山东济南府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水平和趋势 | 第35-37页 |
1、 明代山东济南府社会经济特点 | 第35页 |
2、 明代山东济南府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第35-36页 |
3、 明代山东济南府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