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油菜引种试验及种质间遗传关系评价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第10-11页
缩略语表第11-12页
1 引言第12-21页
    1.1 油菜的概述第12页
    1.2 作物种质资源综述第12-16页
        1.2.1 种质资源的概念第12-13页
        1.2.2 种质资源的重要作用第13页
            1.2.2.1 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工作的基础物质第13页
            1.2.2.2 突破性品种的选育成功往往取决于关键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第13页
            1.2.2.3 多样性遗传资源的的利用能打破种植品种单一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第13页
            1.2.2.4 野生种质资源的引进能够不断促进新作物的发展第13页
        1.2.3 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第13-14页
            1.2.3.1 种质资源的搜集与编目第13-14页
            1.2.3.2 种质资源的保存第14页
        1.2.4 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第14-15页
        1.2.5 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第15-16页
            1.2.5.1 利用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进行种质资源创新第15-16页
            1.2.5.2 基因工程在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中的应用第16页
            1.2.5.3 化学诱变和物理诱变在种质资源创新中的应用第16页
    1.3 油菜抗寒性研究概述第16-19页
        1.3.1 油菜抗寒性与生物膜的关系第16-17页
        1.3.2 油菜抗寒性与酶活性的关系第17页
        1.3.3 油菜抗寒性与细胞内渗透调节物质的关系第17-19页
            1.3.3.1 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油菜抗寒性的关系第17-18页
            1.3.3.2 可溶性糖含量与油菜抗寒性的关系第18页
            1.3.3.3 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油菜抗寒性的关系第18页
            1.3.3.4 内二醛(MDA)含量与油菜抗寒性的关系第18-19页
    1.4 油菜品质育种研究概述第19-20页
    1.5 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第20页
        1.5.1 DNA分子标记第20页
        1.5.2 SSR分子标记第20页
    1.6 本试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2 油菜材料农艺性状分析第21-27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1-22页
        2.1.1 供试材料第21页
        2.1.2 试验方法第21-2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2-26页
        2.2.1 油菜材料农艺性状平均数分析第22页
        2.2.2 油菜材料产量分析第22页
        2.2.3 产量较高的甘蓝型油菜材料农艺性状特点分析第22-25页
            2.2.3.1 相关分析第22页
            2.2.3.2 主成分分析第22-25页
        2.2.4 油菜材料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第25-26页
    2.3 小结与讨论第26-27页
        2.3.1 油菜材料产量与稳定性分析第26-27页
        2.3.2 丰产甘蓝型油菜材料农艺性状特点第27页
        2.3.3 油菜材料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第27页
3 油菜苗期寒害的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第27-31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27-28页
        3.1.1 供试材料第27页
        3.1.2 试验所需试剂和仪器第27-28页
        3.1.3 试验材料的处理第28页
        3.1.4 酶活性测定方法第2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8-30页
        3.2.1 六种处理下SOD活性变化第28页
        3.2.2 六种处理下POD活性变化第28-30页
        3.2.3 六种处理下CAT活性变化第30页
    3.3 小结和讨论第30-31页
4 油菜品种(系)始花期和末花期四种生理指标测定与分析第31-35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31-32页
        4.1.1 供试材料第31页
        4.1.2 试验所需试剂和仪器第31页
        4.1.3 试验材料的处理第31页
        4.1.4 酶活性测定方法第31-3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2-33页
    4.3 小结和讨论第33-35页
5 品质性状分析第35-38页
    5.1 供试材料第35页
    5.2 测定方法第35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35-37页
        5.3.1 油菜材料籽粒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第35-36页
        5.3.2 甘蓝型油菜品种籽粒中含油量和蛋白含量的相关关系第36页
        5.3.3 甘蓝型油菜品种籽粒中蛋白含量和硫苷含量的相关关系第36-37页
        5.3.4 甘蓝型油菜品种籽粒中芥酸含量和硫苷含量的相关关系第37页
    5.4 小结和讨论第37-38页
6 SSR分子标记分析第38-45页
    6.1 材料和方法第38页
        6.1.1 供试材料第38页
        6.1.2 试验方法第38页
            6.1.2.1 试验所需药品及试验仪器第38页
            6.1.2.2 药品的配制第38页
    6.2 SSR分子标记第38-41页
        6.2.1 DNA提取与检测第38-39页
        6.2.2 引物第39页
        6.2.3 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第39页
            6.2.3.1 PCR反应体系建立及优化第39页
            6.2.3.2 PCR扩增程序的建立及优化第39页
        6.2.4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39-41页
        6.2.5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1页
    6.3 SSR结果分析第41-44页
        6.3.1 DNA模板提取质量第41页
        6.3.2 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第41-42页
        6.3.3 SSR多态性分析第42页
        6.3.4 SSR扩增后遗传相似距度和聚类分析第42-44页
            6.3.4.1 SSR扩增后遗传相似度分析第42页
            6.3.4.2 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第42-44页
    6.4 小结和讨论第44-45页
        6.4.1 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以及退火温度的筛选第44页
        6.4.2 凝胶的制备和电泳以及染色和显影第44页
        6.4.3 SSR多态性分析第44-45页
        6.4.4 SSR聚类分析第45页
7 结论第45-48页
    7.1 油菜材料产量及其稳定性分析第45页
    7.2 产量较高的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特点第45-46页
    7.3 油菜材料聚类分析第46页
    7.4 油菜材料抗寒性分析第46页
    7.5 油菜材料始花期和末花期油菜叶片中4个指标的变化分析第46页
    7.6 油菜材料品质分析第46页
    7.7 油菜材料SSR分子标记分析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作者简介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杆菌介导的ZmDREB2A基因对大豆的遗传转化研究
下一篇:抗穗发芽基因型和GA20ox1基因等位变异在中国历史小麦品种中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