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7-8页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1.1 小麦穗发芽的机制 | 第9-15页 |
1.1.1 环境影响因素 | 第9-11页 |
1.1.1.1 水分影响 | 第9-10页 |
1.1.1.2 温度影响 | 第10页 |
1.1.1.3 土壤影响 | 第10页 |
1.1.1.4 光照影响 | 第10-11页 |
1.1.2 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对其穗发芽的影响 | 第11-15页 |
1.1.2.1 穗部和籽粒物理性状 | 第11页 |
1.1.2.2 休眠特性 | 第11-12页 |
1.1.2.3 A-淀粉酶活性 | 第12-13页 |
1.1.2.4 A-淀粉酶活性抑制蛋白 | 第13-14页 |
1.1.2.5 ABA和GA等内源激素 | 第14-15页 |
1.2 VP-1基因与其抗穗发芽分子标记 | 第15-16页 |
1.3 GA200X基因 | 第16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7-2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2.2 酶和试剂 | 第17页 |
2.3 溶液与培养基的配置 | 第17页 |
2.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剂的配制 | 第17-18页 |
2.5 引物 | 第18页 |
2.6 实验方法 | 第18-22页 |
2.6.1 穗发芽抗性分析 | 第18-19页 |
2.6.2 CTAB法提取小麦基因组DNA | 第19页 |
2.6.3 GA200X1基因、VP1-A3基因和VP1-B3基因的扩增 | 第19-20页 |
2.6.4 1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0页 |
2.6.5 PCR产物的回收和克隆 | 第20-22页 |
2.6.5.1 PCR产物胶回收 | 第20-21页 |
2.6.5.2 PCR片段的连接 | 第21页 |
2.6.5.3 CACL_2法制备大肠杆菌DH5 A感受态细胞 | 第21页 |
2.6.5.4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1页 |
2.6.5.5 转化克隆的菌液PCR鉴定 | 第21-22页 |
2.6.5.6 菌液保存 | 第22页 |
2.6.5.7 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22页 |
3 结果 | 第22-40页 |
3.1 小麦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3.2 VP1A3对我国107份小麦历史品种的检测 | 第23-28页 |
3.2.1 VP1A3菌液PCR扩增结果检测 | 第23-24页 |
3.2.2 VP-1A3测序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3.3 VP1B3对我国107份小麦历史品种的检测 | 第28页 |
3.3.1 VP1B3结果分析 | 第28页 |
3.4 抗穗发芽基因型的综合筛选 | 第28-32页 |
3.5 GA200X1基因在不同穗发芽抗性小麦材料中等位变异的检测 | 第32-40页 |
3.5.1 GA200X1-B在不同穗发芽抗性小麦材料中的等位变异的检测 | 第32-35页 |
3.5.1.1 GA200X1-B菌液PCR的检测 | 第33页 |
3.5.1.2 GA200X1-B测序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3.5.2 GA200X1-D在不同穗发芽抗性小麦材料中的等位变异的检测 | 第35-40页 |
3.5.2.1 GA200X1-D菌液PCR的检测 | 第36页 |
3.5.2.2 GA200X1-D测序结果分析 | 第36-40页 |
4 讨论 | 第40-41页 |
5 结论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