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和证据理论滑坡易发性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思路及问题第10-14页
        1.2.1 确定性方法第10-11页
        1.2.2 非确定性方法第11-14页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5-16页
    1.5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2章 研究区的概况第17-21页
    2.1 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第17-20页
        2.1.1 地层岩性第18页
        2.1.2 地质构造第18-19页
        2.1.3 气象水文第19页
        2.1.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第19页
        2.1.5 人类工程活动第19-20页
    2.2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的技术框架第21-35页
    3.1 滑坡易发性评价技术路线图第21-24页
        3.1.1 建立滑坡易发性评价体系第22-23页
        3.1.2 滑坡评价单元的确定第23-24页
    3.2 证据理论第24-27页
        3.2.1 信任函数模型第24-25页
        3.2.2 Dempster组合规则第25页
        3.2.3 基本概率分配函数第25-26页
        3.2.4 不确定性融合第26-27页
    3.3 PSO-SVM评价模型理论第27-32页
        3.3.1 PSO-SVM耦合模型介绍第27-28页
        3.3.2 粒子群优法第28-29页
        3.3.3 支持向量机法第29-32页
    3.4 质量评定第32-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滑坡因子的提取与分析第35-51页
    4.1 评价单元的选择及数据处理流程第35-36页
    4.2 滑坡影响因子第36-37页
        4.2.1 滑坡诱发因子第37页
        4.2.2 滑坡孕灾因子第37页
    4.3 研究区滑坡的评价因子的分析第37-38页
    4.4 地形地貌第38-43页
        4.4.1 高程第38-39页
        4.4.2坡度第39-40页
        4.4.3 坡向第40-41页
        4.4.4 斜坡形态第41-43页
    4.5地层岩性第43-46页
        4.5.1 坚硬程度第43-44页
        4.5.2 渗透性第44-45页
        4.5.3 岩体结构第45-46页
    4.6 水文条件第46-50页
        4.6.1 流域面积第47-48页
        4.6.2 水系距离第48页
        4.6.3 流域高度第48-50页
    4.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评价结果分析第51-61页
    5.1 基于PSO-SVM耦合模型易发性评价第51-54页
        5.1.1 不确定性分析第51-52页
        5.1.2 评价因子之间的重要性分析第52-53页
        5.1.3 粒子群优法核函数对PSO-SVM结果分析第53-54页
        5.1.4 滑坡易发性制图第54页
    5.2 基于证据理论易发性评价第54-58页
        5.2.1 确定基本概率分配函数第54-57页
        5.2.2 评价结果分析第57-58页
    5.3 PSO-SVM方法和证据理论方法的对比结果分析第58-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6.1 结论第61-62页
    6.2 展望第62-63页
参看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诺基亚和苹果手机案例比较的服务设计研究
下一篇:吸收层结构对中高温光热薄膜吸收特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