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四川宝兴县硗碛水库永寿寺边坡坍岸机理及治理工程措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水库坍岸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第13-14页
        1.2.2 水库坍岸范围预测及稳定性研究第14-15页
        1.2.3 水库坍岸防治工程研究第15-16页
        1.2.4 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第16-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路线第17-19页
第2章 硗碛库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第19-24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19-20页
        2.1.1 地理位置第19-20页
        2.1.2 水文、气象第20页
    2.2 地质环境条件第20-23页
        2.2.1 地形地貌第20-21页
        2.2.2 地层岩性第21页
        2.2.3 地质构造第21页
        2.2.4 物理地质现象第21-22页
        2.2.5 水文地质条件第22页
        2.2.6 新构造运动和地震第22-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永寿寺坍岸体变形破坏特征及机理分析第24-48页
    3.1 坍岸变形体基本特征第24-28页
        3.1.1 坍岸边界、形态和规模第24-26页
        3.1.2 坍岸变形体物质组成第26-28页
    3.2 坍岸体变形破坏特征第28-31页
    3.3 永寿寺坍岸影响因素分析第31-33页
    3.4 坍岸机理的数值模拟分析第33-46页
        3.4.1 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基本原理第33页
        3.4.2 FLAC3D模型的建立第33-34页
        3.4.3 模型计算参数选取第34-35页
        3.4.4 计算工况第35页
        3.4.5 计算结果及坍岸机理分析第3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坍岸变形体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第48-59页
    4.1 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方法概述第48页
    4.2 坍岸变形体稳定性计算分析第48-58页
        4.2.1 计算剖面的选取第48-52页
        4.2.2 计算模型及工况第52-53页
        4.2.3 稳定性计算方法第53-55页
        4.2.4 计算参数选取第55页
        4.2.5 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第55-58页
    4.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坍岸变形体治理工程措施第59-73页
    5.1 概述第59页
    5.2 常用坍岸防治措施第59-61页
        5.2.1 非结构性措施第59-60页
        5.2.2 结构性措施第60页
        5.2.3 表面防护措施第60-61页
    5.3 坍岸变形体治理工程方案设计第61-68页
        5.3.1 方案一第61-64页
        5.3.2 方案二第64-67页
        5.3.3 方案三第67-68页
    5.4 治理方案比选第68-69页
    5.5 推荐方案工程结构设计第69-72页
        5.5.1 锚索设计计算第69-71页
        5.5.2 格构梁截面配筋设计第71-72页
    5.6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工程技术人才项目管理素质的提升路径及策略
下一篇:四川九龙县色脚沟火后泥石流成灾机理及危险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