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0-14页 |
第一部分:原发性帕金森病及多系统萎缩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研究 | 第14-33页 |
1 前言 | 第14-16页 |
2 材料方法 | 第16-1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2.1.1 入组标准 | 第16页 |
2.1.2 排除标准 | 第16页 |
2.2 人口学资料收集临床量表评估 | 第16-17页 |
2.3 磁共振数据采集 | 第17页 |
2.4 磁共振数据处理 | 第17-18页 |
2.5 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3 结果 | 第19-27页 |
3.1 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评价 | 第19-20页 |
3.2 基于体素-体素的ALFF分析 | 第20-23页 |
3.3 小脑灰质体积的分析 | 第23-25页 |
3.4 三组间FC的分析 | 第25-26页 |
3.5 影像学数值与临床评分间的关系 | 第26-27页 |
4 讨论 | 第27-33页 |
讨论一 | 第27-30页 |
4.1 IPD及MSA组运动网络ALFF改变的异同 | 第27-28页 |
4.2 IPD及MSA组DMN脑区ALFF改变的异同 | 第28页 |
4.3 IPD及MSA组视觉相关皮层ALFF改变的异同 | 第28-29页 |
4.4 局限性 | 第29页 |
4.5 总结 | 第29-30页 |
讨论二 | 第30-33页 |
4.6 IPD及MSA组小脑GMV及FC改变的异同 | 第30-31页 |
4.7 IPD及MSA组小脑GMV与FC的相关性 | 第31页 |
4.8 局限性 | 第31-32页 |
4.9 总结 | 第32-33页 |
第二部分:原发性帕金森病及多系统萎缩海马亚区体积差异的研究 | 第33-44页 |
5 前言 | 第33-35页 |
6 材料方法 | 第35-38页 |
6.1 研究对象 | 第35-36页 |
6.2 人口学资料收集临床量表评估 | 第36页 |
6.3 磁共振数据采集 | 第36页 |
6.4 磁共振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6.5 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7 结果 | 第38-41页 |
7.1 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评价 | 第38页 |
7.2 海马亚区体积分析 | 第38-40页 |
7.3 海马亚区体积与临床评分间的关系 | 第40-41页 |
8 讨论 | 第41-44页 |
8.1 IPD-MCI及MSA-MCI整个海马体积损伤的差异 | 第41页 |
8.2 IPD-MCI及MSA-MCI海马亚区损伤的差异 | 第41-42页 |
8.3 局限性 | 第42-43页 |
8.4 总结 | 第43-44页 |
第三部分:壳核边缘低信号征及“燕尾征”在原发性帕金森病及多系统萎缩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 第44-54页 |
9 前言 | 第44-45页 |
10 材料方法 | 第45-49页 |
10.1 研究对象 | 第45页 |
10.2 人口学资料收集临床量表评估 | 第45页 |
10.3 磁共振数据采集 | 第45-46页 |
10.4 磁共振数据处理 | 第46-48页 |
10.5 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11 结果 | 第49-51页 |
11.1 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评价 | 第49页 |
11.2 壳核边缘低信号征及“燕尾征”评分结果比较 | 第49-50页 |
11.3 壳核边缘低信号征及“燕尾征”诊断价值评价 | 第50-51页 |
12 讨论 | 第51-54页 |
12.1“燕尾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 第51-52页 |
12.2 壳核边缘低信号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 第52页 |
12.3 联合两种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 | 第52页 |
12.4 局限性 | 第52-53页 |
12.5 总结 | 第53-54页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综述 | 第63-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