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多年生草本果类病虫害论文

杨凌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的生物源药剂初步筛选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综述第12-24页
    1.1 草莓概述第12页
    1.2 设施草莓种植中的主要病虫害第12-15页
        1.2.1 主要病害第12-15页
        1.2.2 主要虫害第15页
    1.3 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研究第15-21页
        1.3.1 草莓根腐病的防治研究第15-17页
        1.3.2 草莓灰霉病的防治研究第17-18页
        1.3.3 草莓白粉病的防治研究第18-19页
        1.3.4 草莓炭疽病的防治研究第19页
        1.3.5 草莓红蜘蛛的防治研究第19-20页
        1.3.6 草莓蚜虫的防治研究第20-21页
    1.4 生物源农药的研究概况第21-22页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4页
    2.1 试验材料第24-27页
        2.1.1 病原菌分离供试材料第24页
        2.1.2 供试病原菌菌株第24页
        2.1.3 供试虫源第24页
        2.1.4 供试杀菌剂第24-26页
        2.1.5 供试杀虫剂第26-27页
        2.1.6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27页
    2.2 试验方法第27-34页
        2.2.1 调查方法第27页
        2.2.2 草莓根腐病(红中柱)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第27-30页
        2.2.3 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第30页
        2.2.4 供试虫源的室内毒力测定第30-31页
        2.2.5 草莓根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第31-32页
        2.2.6 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第32页
        2.2.7 草莓桃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第32-33页
        2.2.8 草莓红蜘蛛的田间药效试验第33页
        2.2.9 对草莓及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第33-34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4-45页
    3.1 杨凌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的调查结果第34页
    3.2 病原菌的分离结果第34-38页
        3.2.1 病原菌初次分离的结果第34-35页
        3.2.2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的结果第35页
        3.2.3 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结果第35-37页
        3.2.4 病原菌致病性检测与再分离的结果第37-38页
    3.3 7种药剂对草莓根腐病(红中柱)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结果第38-40页
        3.3.1 5种药剂对茄腐镰刀菌的室内毒力结果第38页
        3.3.2 5种药剂对尖孢镰刀菌的室内毒力结果第38-39页
        3.3.3 7种药剂处理对草莓根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第39-40页
    3.4 5种药剂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第40-42页
    3.5 3种药剂对草莓桃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第42-43页
        3.5.1 3种药剂对桃蚜的室内毒力结果第42-43页
        3.5.2 3种药剂处理对桃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第43页
    3.6 3种药剂对草莓红蜘蛛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第43-44页
        3.6.1 3种药剂对朱砂叶螨的室内毒力结果第43-44页
        3.6.2 2种药剂处理对朱砂叶螨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第44页
    3.7 安全性调查结果第44-45页
第四章 问题与讨论第45-48页
    4.1 草莓根腐病的致病菌株需要进一步探究第45页
    4.2 草莓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策略需进一步完善第45-48页
        4.2.1 草莓根腐病和白粉病的生物防治策略第45-46页
        4.2.2 草莓红蜘蛛和蚜虫的生物防治策略第46-48页
第五章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附图第54-56页
附件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酚类物质及酚类合成相关酶与苹果灰霉病抗性的关系
下一篇:基于核荧光标记的果生刺盘孢有性交配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