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仁果类病虫害论文--苹果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

基于核荧光标记的果生刺盘孢有性交配系统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2页
    1.1 苹果炭疽叶枯病概况第12-13页
        1.1.1 苹果炭疽叶枯病的发生与危害第12页
        1.1.2 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病原第12-13页
        1.1.3 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症状第13页
    1.2 子囊菌有性生殖调控第13-16页
        1.2.1 子囊菌有性生殖方式第13-14页
        1.2.2 子囊菌交配系统及交配型基因第14-15页
        1.2.3 子囊壳、子囊、子囊孢子形成过程第15-16页
    1.3 .刺盘孢属有性生殖研究第16-18页
        1.3.1 刺盘孢属有性态第16页
        1.3.2 刺盘孢属菌株性分化第16-17页
        1.3.3 刺盘孢属真菌交配型第17页
        1.3.4 果生刺盘孢菌株有性态研究第17-18页
    1.4 真菌有性生殖行为研究技术第18-21页
        1.4.1 细胞学染色技术第18-19页
        1.4.2 营养缺陷型第19页
        1.4.3 细胞核荧光蛋白标记第19-21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34页
    2.1 材料、试剂和仪器第22-23页
        2.1.1 材料第22页
        2.1.2 主要试剂第22页
        2.1.3 主要培养基第22-23页
        2.1.4 仪器第23页
    2.2 试验方法第23-34页
        2.2.1 基因敲入表达载体构建第23-29页
        2.2.2 报告菌株的获取第29-30页
        2.2.3 目的菌株的鉴定与验证第30-31页
        2.2.4 “+”型菌株与“-”型菌株的杂交验证试验第31页
        2.2.5 探究两菌株交配过程中父母本的充当者第31-34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4-51页
    3.1 结果第34-48页
        3.1.1 获得荧光蛋白基因敲入表达载体第34-35页
        3.1.2 转化菌株鉴定第35-37页
        3.1.3 有性态观察第37-40页
        3.1.4 白化菌株表型观察及分子学验证第40-44页
        3.1.5 探究子囊壳来源第44-48页
    3.2 讨论第48-51页
第四章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介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杨凌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的生物源药剂初步筛选
下一篇:苹果转录因子MdbZIP26基因的抗逆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