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1 钾和硅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 第11-16页 |
1.1.1 十壤中的钾、硅含量 | 第11-12页 |
1.1.2 稻株中的钾、硅含量及其存在形式 | 第12-13页 |
1.1.3 水稻对钾、硅素的吸收以及在稻株中的分布 | 第13页 |
1.1.4 钾和硅对水稻的生理作用 | 第13-14页 |
1.1.5 钾和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14-15页 |
1.1.6 钾、硅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 高温胁迫对水稻的影响 | 第16-18页 |
1.2.1 高温胁迫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2 高温胁迫对水稻花器官的影响 | 第17页 |
1.2.3 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 钾和硅对水稻耐高温能力的影响 | 第18页 |
2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8-20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3 试验方案 | 第20-27页 |
3.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 第20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20-27页 |
3.2.1 钾硅配施对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卜花器官的影响 | 第20-23页 |
3.2.2 钾硅配施对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 第23-25页 |
3.2.3 钾硅配施对水稻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 第25-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52页 |
4.1 钾硅配施对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下花器官的影响 | 第27-32页 |
4.1.1 对花药形态和花药开裂的影响 | 第27-29页 |
4.1.2 对花粉粒直径和花粉活力的影响 | 第29页 |
4.1.3 对花药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的影响 | 第29-32页 |
4.2 钾硅配施对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 第32-44页 |
4.2.1 钾硅配施对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下剑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2-36页 |
4.2.2 钾硅配施对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下剑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3 钾硅配施对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下可溶性蛋白和RUBISCO活性的影响 | 第37-40页 |
4.2.4 钾硅配施对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下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2页 |
4.2.5 钾硅配施对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下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 第42-44页 |
4.3 钾硅配施对水稻物质积累转运和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 第44-52页 |
4.3.1 钾硅配施对茎鞘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2 钾硅配施对茎秆物理性状的影响 | 第45-48页 |
4.3.3 钾硅配施对折断弯矩和倒伏指数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4 钾硅配施对茎秆SiO_2和全钾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5 物质积累转运、茎秆理化特性与抗倒伏的关系 | 第50-51页 |
4.3.6 钾硅配施对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 第51-52页 |
5 讨论 | 第52-58页 |
5.1 钾硅配施对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下花器官的影响 | 第52-54页 |
5.2 钾硅配施对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下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5.3 钾硅配施对物质积累、转运及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 第55-57页 |
5.3.1 钾硅配施对水稻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 | 第55-56页 |
5.3.2 钾硅配施对水稻茎鞘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 | 第56-57页 |
5.4 钾硅配施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57-58页 |
6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