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爆破地震波特性及传播规律 | 第12-14页 |
1.2.2 爆破振动强度预测 | 第14-15页 |
1.2.3 爆破振动安全判据 | 第15-17页 |
1.2.4 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措施 | 第17-18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隧道施工爆破的地层动力特性研究 | 第21-51页 |
2.1 依托工程典型工点概况 | 第21-22页 |
2.2 依托工程爆破安全控制基准的制定 | 第22-24页 |
2.3 依托工点现场爆破方案设计 | 第24-26页 |
2.3.1 爆破设计参数 | 第24-26页 |
2.3.2 开挖进尺选择 | 第26页 |
2.4 建筑物振动特性分析 | 第26-27页 |
2.5 不同围岩条件下爆破振动地层动力特性分析 | 第27-44页 |
2.5.1 爆破数值计算中关键问题的处理 | 第27-32页 |
2.5.2 模拟计算方案的拟定 | 第32-33页 |
2.5.3 数值模型与计算参数 | 第33-34页 |
2.5.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4-44页 |
2.6 爆破现场监测数据分析 | 第44-50页 |
2.6.1 监测内容及目的 | 第44页 |
2.6.2 监测仪器及信号处理 | 第44页 |
2.6.3 监测点位布置 | 第44-45页 |
2.6.4 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45-5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密集居民区隧道爆破施工工序及合理进尺的研究 | 第51-66页 |
3.1 依托工点的选择 | 第51-52页 |
3.2 爆破工序合理性分析 | 第52-61页 |
3.2.1 计算方案拟定 | 第52-54页 |
3.2.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4-61页 |
3.3 爆破合理进尺分析 | 第61-64页 |
3.4 现场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64-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密集居民区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构筑物的动力响应规律及安全性评估 | 第66-79页 |
4.1 概述 | 第66页 |
4.2 依托工程典型工点概况 | 第66-67页 |
4.3 施工爆破对构筑物的动力响应规律分析 | 第67-77页 |
4.3.1 计算方案拟定 | 第67-68页 |
4.3.2 数值分析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及材料参数选取 | 第68页 |
4.3.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8-77页 |
4.4 隧道施工过程中既有构筑物的安全性评估 | 第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密集居民区隧道爆破施工中振动控制措施的研究 | 第79-109页 |
5.1 引言 | 第79页 |
5.2 最大段药量的合理确定 | 第79-88页 |
5.2.1 概况 | 第79页 |
5.2.2 基本思路 | 第79-80页 |
5.2.3 基于萨道夫斯基公式对最大段药量的合理确定 | 第80-83页 |
5.2.4 基于数值模拟的最大段药量确定 | 第83-87页 |
5.2.5 基于萨道夫斯基公式与模拟分析结果的对比 | 第87-88页 |
5.2.6 小结 | 第88页 |
5.3 隧道爆破施工中合理微差时间间隔的选取 | 第88-103页 |
5.3.1 概述 | 第88-89页 |
5.3.2 岩体弹性波类型及传播规律分析 | 第89-92页 |
5.3.3 依托工程合理微差时间确定的基本思路 | 第92页 |
5.3.4 基于现场不同级别围岩的监测数据对合理微差时间的确定 | 第92-96页 |
5.3.5 基于数值仿真的合理微差时间间隔的确定 | 第96-103页 |
5.3.6 小结 | 第103页 |
5.4 水封堵爆破技术现场应用试验研究 | 第103-107页 |
5.4.1 工程概况 | 第103-104页 |
5.4.2 水封堵爆破特点 | 第104页 |
5.4.3 水封堵爆破设计 | 第104-106页 |
5.4.4 应用效果分析 | 第106-10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