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MPCK发展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1 引言第11-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问题第11-12页
    1.3 研究的方法第12页
    1.4 研究的意义第12-14页
        1.4.1 理论意义第13页
        1.4.2 现实意义第13-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23页
    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8页
        2.1.1 关于教师PCK的内涵和本质的研究第14-15页
        2.1.2 关于教师PCK构成要素的研究第15-16页
        2.1.3 关于教师PCK来源的研究第16-17页
        2.1.4 关于教师PCK发展的研究第17-18页
    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8-21页
        2.2.1 关于教师PCK的内涵和本质的研究第18-19页
        2.2.2 关于教师PCK构成要素的研究第19-20页
        2.2.3 关于教师PCK来源的研究第20页
        2.2.4 关于教师PCK发展研究第20-21页
    2.3 综述总结及评述第21-23页
3 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PCK)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来源第23-26页
    3.1 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PCK)的内涵第23页
    3.2 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PCK)的构成要素第23-25页
        3.2.1 数学学科知识(MK)第23-24页
        3.2.2 一般教学法知识(PK)第24页
        3.2.3 数学学习知识(CK)第24页
        3.2.4 教育技术知识(TK)第24-25页
    3.3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MPCK的来源第25-26页
4 研究的问卷编制与调查设计第26-31页
    4.1 问卷的编制第26页
    4.2 调查设计第26-27页
        4.2.1 调查对象第26页
        4.2.2 调查工具第26-27页
        4.2.3 调查过程第27页
    4.3 问卷的施测与结果分析第27-31页
        4.3.1 问卷的内容与记分方法第27-28页
        4.3.2 施测问卷样本第28-29页
        4.3.3 问卷的信度第29页
        4.3.4 问卷的效度第29-31页
5 研究的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1-66页
    5.1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关于MK的差异分析第31-38页
        5.1.1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MK及来源的性别差异第31-33页
        5.1.2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MK及来源的教龄差异第33-35页
        5.1.3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MK及其来源的学校差异第35-38页
    5.2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关于PK的差异分析第38-44页
        5.2.1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PK及来源的性别差异第38-40页
        5.2.2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PK及来源的教龄差异第40-42页
        5.2.3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PK及来源的学校差异第42-44页
    5.3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关于CK的差异分析第44-51页
        5.3.1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CK及来源的性别差异第44-47页
        5.3.2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CK及来源的教龄差异第47-49页
        5.3.3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CK及来源的学校差异第49-51页
    5.4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关于TK的差异分析第51-57页
        5.4.1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TK及来源的性别差异第51-53页
        5.4.2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TK及来源的教龄差异第53-55页
        5.4.3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TK及来源的学校差异第55-57页
    5.5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MPCK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第57-59页
        5.5.1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MPCK的整体相关性第57-58页
        5.5.2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MPCK与其不同背景的相关性第58-59页
    5.6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MPCK发展的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第59-61页
        5.6.1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MPCK发展的回归分析第59-60页
        5.6.2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MPCK发展的路径分析第60-61页
    5.7 研究的主要结果第61-66页
        5.7.1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的MK第61-62页
        5.7.2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的PK第62-63页
        5.7.3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的CK第63-64页
        5.7.4 职后高中数学教师的TK第64-66页
6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第66-72页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启示、建议第66-70页
        6.1.1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66-69页
        6.1.2 研究的启示与建议第69-70页
    6.2 研究局限第70-71页
    6.3 研究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附录第76-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动态GNSS接收机载波跟踪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评量、因素鉴别与干预策略研究--基于北上广深莞汉重250名上岗社工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