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岩溶区选线研究概况 | 第13页 |
1.2.2 GIS运用及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结构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流程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岩溶地质灾害对铁路选线的影响分析 | 第18-31页 |
2.1 岩溶灾害介绍 | 第18-21页 |
2.1.1 岩溶基本知识介绍 | 第18-19页 |
2.1.2 岩溶对铁路工程的危害类型 | 第19-21页 |
2.2 课题线路选线方案背景介绍 | 第21-27页 |
2.2.1 黔张常铁路概况 | 第21-23页 |
2.2.2 验证对象线路方案的背景概述 | 第23-27页 |
2.3 铁路选线相关的基本原则 | 第27-30页 |
2.3.1 岩溶区线路方案比选的基本原则 | 第27-28页 |
2.3.2 比选方案岩溶区选线设计原则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岩溶区铁路线路方案决策评价体系 | 第31-43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 | 第31-35页 |
3.1.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1-34页 |
3.1.2 两方案原始数据 | 第34-35页 |
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研究确定 | 第35-38页 |
3.2.1 拟引入的理论和方法 | 第35-37页 |
3.2.2 指标权重获取 | 第37-38页 |
3.3 方案指标评价的数学模型 | 第38-40页 |
3.3.1 引入的理论和方法 | 第38-40页 |
3.3.2 模糊层次分析法数学模型 | 第40页 |
3.4 评价方法演示 | 第40-42页 |
3.4.1 相对优越度矩阵及计算结果 | 第40-41页 |
3.4.2 辅助决策应用结论分析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铁路岩溶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 第43-63页 |
4.1 GIS系统及软件介绍 | 第43-44页 |
4.1.1 地理信息系统 | 第43页 |
4.1.2 ArcGIS简介 | 第43-44页 |
4.2 地理数据库 | 第44-46页 |
4.2.1 Geodatabase概念 | 第44-45页 |
4.2.2 地图空间参考及地图投影 | 第45-46页 |
4.3 Geodatabase建立 | 第46-58页 |
4.3.1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46-48页 |
4.3.2 空间数据的采集 | 第48-56页 |
4.3.3 属性数据的采集与编制 | 第56-58页 |
4.4 数据转化问题的分析与修复 | 第58-61页 |
4.4.1 CAD图形编制差异 | 第59-60页 |
4.4.2 数据转化的失真变形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基于GIS分析功能选线决策的实现 | 第63-92页 |
5.1 基于数据库的评价参数分析方法 | 第63-75页 |
5.1.1 交会型数据统计分析 | 第63-67页 |
5.1.2 缓冲区分析及参数统计 | 第67-70页 |
5.1.3 基于DEM分析的参数统计 | 第70-75页 |
5.2 基于功能要求ArcMap分析环境设置 | 第75-80页 |
5.2.1 决策结果计算功能窗体 | 第75-78页 |
5.2.2 针对功能的工具栏设置 | 第78-80页 |
5.3 考虑岩溶地质灾害的成本最优路径廊道分析方法探讨 | 第80-90页 |
5.3.1 基本思路构想 | 第81-82页 |
5.3.2 数据准备 | 第82-86页 |
5.3.3 成本栅格建立与路径分析 | 第86-89页 |
5.3.4 分析应用的要点总结 | 第89-9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2-95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展望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课题 | 第98-99页 |
附表 | 第99-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