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后续管护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导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2.3 评述第13-14页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框架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5-17页
        1.4.1 研究创新第15-16页
        1.4.2 研究不足第16-17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第17-22页
    2.1 相关概念第17-18页
        2.1.1 水土保持与水土保持工程第17页
        2.1.2 水土保持工程管护第17-18页
    2.2 基础理论第18-22页
        2.2.1 级差地租理论第18-19页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9-20页
        2.2.3 公共物品理论第20-22页
第3章 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管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2-28页
    3.1 东北地区水土保护工程建设及管护现状第22-25页
    3.2 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管护中存在的问题第25-28页
        3.2.1 管护主体缺位,权责不明确第25页
        3.2.2 缺乏有效监管,工程破坏严重第25-26页
        3.2.3 资金投入不足,后期管护缺失第26页
        3.2.4 农户管护知识匮乏,管护意识淡薄第26-28页
第4章 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管护机制探析第28-33页
    4.1 东北地区水土保护工程管护原则第28-29页
        4.1.1 建设与管护相结合的原则第28页
        4.1.2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第28页
        4.1.3 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第28-29页
    4.2 东北地区水土保护工程管护机制选择第29-33页
        4.2.1 政府管护模式第29-30页
        4.2.2 市场管护模式第30-31页
        4.2.3 两种管护模式的比较与选择第31-33页
第5章 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后管护影响因素分析第33-38页
    5.1 管护机制因素第33-34页
    5.2 土地承包因素第34-35页
    5.3 水土保持工程的公共物品属性第35页
    5.4 政府层面因素第35-36页
    5.5 农户自身因素第36-38页
第6章 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后期管护机制的政策建议第38-43页
    6.1 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第38-39页
        6.1.1 合理界定产权归属,明确管护主体第38-39页
        6.1.2 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第39页
    6.2 建立规章制度,完善工程管护机制第39-41页
        6.2.1 实行水保工程建设公示制,奠定工程后期管护基础第39-40页
        6.2.2 落实群众投工投劳承诺制,保障工程修复劳动投入第40页
        6.2.3 建立健全管护奖惩机制,保证工程发挥永久效益第40-41页
    6.3 强化政府组织协调,增强工程建后监管力度第41页
        6.3.1 强化政府部门协调配合,加强管护体系建设第41页
        6.3.2 强化管护知识学习,加强管护队伍建设第41页
    6.4 多方筹集资金,为工程后期管护提供资金保障第41-42页
    6.5 广泛宣传教育,为工程后期管护提供舆论氛围第42-43页
第7章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作者简介及主要科研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钙离子及水解酶在HIV-1 Vpu对宿主限制因子Tetherin拮抗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内部EGR对拓展柴油机HCCI负荷范围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