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前言 | 第13-20页 |
1.1 支原体概述 | 第13-14页 |
1.2 滑液囊支原体 | 第14-20页 |
1.2.1 病原学 | 第15页 |
1.2.2 流行病学 | 第15-16页 |
1.2.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16-17页 |
1.2.4 鉴别诊断 | 第17-18页 |
1.2.5 滑液囊支原体感染预防与治疗研究 | 第18-19页 |
1.2.6 支原体脂蛋白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2.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0-23页 |
2.1.1 菌株、质粒、细胞系及实验动物 | 第20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2.1.4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 第21-23页 |
2.2 MSLP78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及特异性分析 | 第23-30页 |
2.2.1 LP78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3页 |
2.2.2 滑液囊支原体LP78基因PCR引物的设计 | 第23-24页 |
2.2.3 细菌DAN的提取 | 第24-25页 |
2.2.4 LP78基因的PCR扩增 | 第25页 |
2.2.5 LP78基因连接克隆载体 | 第25页 |
2.2.6 LP78基因连接表达载体pColdⅠ | 第25-26页 |
2.2.7 LP78蛋白的表达 | 第26-27页 |
2.2.8 LP78蛋白的纯化 | 第27页 |
2.2.9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操作步骤如下: | 第27-29页 |
2.2.10 LP78蛋白免疫原性检测 | 第29-30页 |
2.3 MSLP78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0-37页 |
2.3.1 动物免疫 | 第30页 |
2.3.2 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 | 第30-31页 |
2.3.3 骨髓瘤细胞(SP2/0)的复苏与培养 | 第31页 |
2.3.4 饲养层细胞的制备 | 第31-32页 |
2.3.5 免疫脾细胞的制备 | 第32页 |
2.3.6 细胞融合 | 第32-33页 |
2.3.7 阳性杂交瘤细胞筛选 | 第33页 |
2.3.8 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 | 第33-34页 |
2.3.9 杂交细胞的冻存 | 第34页 |
2.3.10 杂交瘤细胞株的稳定性检测 | 第34页 |
2.3.11 单克隆抗体亚类的鉴定 | 第34-35页 |
2.3.12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检测 | 第35-36页 |
2.3.13 小鼠腹水的制备 | 第36页 |
2.3.14 腹水中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36-37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37-48页 |
3.1 LP78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7-39页 |
3.2 LP78克隆表达 | 第39-41页 |
3.2.1 构建LP78表达载体 | 第39-41页 |
3.3 LP78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41-42页 |
3.4 LP78蛋白免疫原性鉴定 | 第42页 |
3.5 鸡滑液囊支原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异性鉴定 | 第42-43页 |
3.5.1 免疫BALB/c小鼠抗体效价的检测结果 | 第42页 |
3.5.2 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42-43页 |
3.5.2.1 .杂交瘤细胞的生长情况 | 第43页 |
3.6 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稳定性测定 | 第43-44页 |
3.7 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 | 第44页 |
3.8 腹水的纯化及浓度测定 | 第44-45页 |
3.9 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鉴定 | 第45-48页 |
3.9.1 单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45页 |
3.9.2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 | 第45-47页 |
3.9.3 单克隆抗体与纯化LP78蛋白的反应原性 | 第47-48页 |
4.讨论 | 第48-51页 |
4.1 原核表达的优势 | 第48页 |
4.2 LP78蛋白纯化 | 第48页 |
4.3 杂交瘤细胞的融合和筛选 | 第48-49页 |
4.4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扩大培养 | 第49-51页 |
5、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