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土壤成分论文

基于NDVI和地形因子的江西大岗山流域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特征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引言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9页
        1.2.1 不同尺度下土壤碳氮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2 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土壤碳氮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3 土壤碳氮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4 土壤碳氮要素空间分布预测模型研究进展第15-19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32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0-22页
        2.1.1 地理位置第20页
        2.1.2 地形地貌第20页
        2.1.3 土壤类型第20-21页
        2.1.4 气候条件第21页
        2.1.5 水文第21页
        2.1.6 植被第21-22页
    2.2 研究内容第22页
    2.3 研究方法第22-30页
        2.3.1 土壤样品采集与化学性质测定第22-26页
        2.3.2 植被及地形因子的提取第26-28页
        2.3.3 土壤碳氮要素空间分布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28-30页
        2.3.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0页
    2.4 技术路线第30-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43页
    3.1 大岗山流域土壤碳氮要素变化特征统计分析第32-35页
        3.1.1 大岗山流域表层土壤的土壤碳氮含量特征第32-33页
        3.1.2 不同植类型(水平方向)下的土壤碳氮要素变化特征第33-35页
        3.1.3 不同土层厚度(垂直方向)下的土壤碳氮要素变化特征第35页
    3.2 植被和地形因子对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的影响第35-38页
        3.2.1 土壤碳氮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5-36页
        3.2.2 植被因子与土壤碳氮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36-38页
        3.2.3 地形因子与土壤碳氮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38页
    3.3 大岗山流域土壤碳氮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第38-43页
        3.3.1 土壤碳氮要素空间分布预测模型的建立第38-39页
            3.3.1.1 普通克里格插值与协同克里格插值第38-39页
            3.3.1.2 回归克里格插值第39页
        3.3.2 不同土壤碳氮要素空间分布预测模型的验证与对比第39-40页
        3.3.3 大岗山流域土壤碳氮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第40-43页
            3.3.3.1 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第41页
            3.3.3.2 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第41-43页
4 讨论第43-46页
    4.1 植被因子对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第43-44页
    4.2 地形因子对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第44-45页
    4.3 不同空间预测方法的对比分析第45-46页
5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7页
附录第57-58页
致谢第58-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和培养基优化
下一篇:我国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多样性及主要致病类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