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我国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动力问题研究--基于中德企业的对比

内容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54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18-27页
        一、研究背景第18-24页
        二、研究意义第24-27页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第27-31页
        一、学徒制第27-28页
        二、现代学徒制第28-30页
        三、企业参与第30-31页
        四、参与动力第31页
    第三节 文献述评与启示第31-47页
        一、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动力的研究第32-40页
        二、企业内部技能传承动力与政策环境的关系研究第40-44页
        三、企业内部技能传承动力与特征的关系研究第44-47页
    第四节 研究问题、思路和方法第47-54页
        一、研究问题第48-49页
        二、研究思路第49-50页
        三、研究方法第50-54页
第二章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动力问题的研究设计第54-90页
    第一节 德国研究:确定动力因素的参照标准第54-72页
        一、德国企业的背景分析第54-63页
        二、参照标准的析取路径第63-72页
    第二节 中国研究:构建动力因素的本土形式第72-87页
        一、中国企业的背景分析第72-81页
        二、本土表现形式的获取路径第81-87页
    第三节 中德对比:分析动力因素的差异表征及成因第87-89页
        一、中德企业动力因素的表现形式第88页
        二、中德企业动力因素表现形式差异及成因第88-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三章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动力因素模型构建第90-112页
    第一节 开放式编码第91-98页
    第二节 轴心编码第98-106页
    第三节 选择编码第106-111页
        一、作为选择编码基础的计划行为理论第106-108页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动力因素模型第108-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四章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行为结果性动力第112-174页
    第一节 行为结果性动力内涵及其在德国企业的表现形式第112-156页
        一、多岗胜任:员工能够灵活胜任多个岗位职责的要求第112-126页
        二、培养效益:相较于外部技能获得途径的内生性优势第126-156页
    第二节 中国企业行为结果性动力的表现形式第156-164页
        一、岗位限定:我国员工仅需胜任个别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第156-158页
        二、效益不彰:多因素制约下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效益低下第158-164页
    第三节 中德企业行为结果性动力的差异表征及成因第164-173页
        一、职业观差异造成人才培养及使用的不同第164-168页
        二、员工需求差异造成学徒培养收益观的不同第168-173页
    本章小结第173-174页
第五章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社会性动力第174-207页
    第一节 社会性动力内涵及其在德国企业的表现形式第174-189页
        一、技能满足:外部供给无法有效满足企业技能需求第174-184页
        二、文化传统:文化中作为内隐习惯的学徒制技能传承第184-189页
    第二节 中国企业社会性动力的表现形式第189-199页
        一、供给充裕:外部劳动力市场的技能数量供给相对充足第189-193页
        二、传统遗失:自由市场竞争环境下师徒技能传承的断裂第193-199页
    第三节 中德企业社会性动力的差异表征及成因第199-206页
        一、中德两国劳动力市场发展阶段和特征的内在差异第199-202页
        二、技能传承体系中国家与市场功能与作用的差异第202-206页
    本章小结第206-207页
第六章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内部控制性动力第207-244页
    第一节 内部控制性动力内涵及其在德国企业的表现形式第207-229页
        一、技能密度:员工胜任岗位工作需掌握复杂的工艺操作第207-213页
        二、分工精细度:企业更加强调工作完成的整体性第213-218页
        三、组织扁平度:企业倾向赋予基层员工更多的自主权第218-229页
    第二节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性动力的表现形式第229-236页
        一、技能密度跨度大:不同企业间技能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第230-232页
        二、劳动分工日趋精细:降低技能依赖实现高效率生产第232-235页
        三、组织结构科层化:基层员工工作自主权利较弱第235-236页
    第三节 中德企业内部控制性动力的差异表征及成因第236-243页
        一、中德两国企业发展战略和阶段不同第237-239页
        二、中德两国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存在差异第239-240页
        三、中德企业发展模式与路径迥异第240-243页
    本章小结第243-244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244-252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244-250页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受行为结果性动力、社会性动力、内部控制性动力影响第244-245页
        二、员工能力素质要求的区别及培养效益的不同是中德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行为结果性动力差异的成因第245-246页
        三、劳动供给的差别及国家治理手段的不同是中德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社会性动力差异的成因第246-247页
        四、企业战略发展阶段、市场环境不同及发展路径的迥异是中德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内部控制性动力差异的成因第247-248页
        五、采取非市场治理手段是保障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关键第248页
        六、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内部培训融合能使现代学徒制更高效第248-249页
        七、职业院校要基于企业特征考量谨慎选择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第249-250页
    第二节 研究展望第250-252页
参考文献第252-279页
    中文文献第252-264页
    外文文献第264-279页
附录第279-283页
    附录一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调查问卷第279-281页
    附录二 培训条例的制定第281-282页
    附录三 专业技工考试-以培训职业机电一体化工为例第282-283页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第283-284页
后记第284-286页

论文共2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发区扶持政策与企业生产率--基于上海市开发区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产学研合作的协同效应及路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