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论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的原告资格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3页
第一章 认定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的现实困境第13-20页
    第一节 “强生案”与“苹果价格垄断案”引发的争议与思考第13-14页
    第二节 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的语境限定第14-17页
        一、原告资格之限定:实体法上的原告资格第14-16页
        二、诉讼类型之限定: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第16-17页
    第三节 我国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的认定困境第17-20页
        一、立法规定模糊导致司法适用性差第17-18页
        二、纵向垄断协议的参与者与受害者身份竞合第18-19页
        三、法院审理垄断纠纷案件专业性不足第19-20页
第二章 认定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的基本立场第20-29页
    第一节 基本立场——“有限原告资格”第20页
    第二节 “有限原告资格”的正当性分析第20-25页
        一、纵向垄断协议的运行机制第20-23页
        二、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违法者第23-24页
        三、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受害者第24-25页
    第三节 “有限原告资格”的必要性分析第25-29页
        一、符合国际反垄断法发展主流第25-26页
        二、立足于反垄断法的公法性质第26页
        三、促进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第26-27页
        四、平衡激励诉讼与防止滥诉的边界第27-29页
第三章 认定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的标准第29-41页
    第一节 垄断损害是认定原告资格的基础标准第29-35页
        一、垄断损害的界定第29页
        二、以“实际损害”为中心的路径第29-31页
        三、以“影响”为中心的路径第31-32页
        四、认定垄断损害应当考虑的要素第32-35页
    第二节 责任程度是认定原告资格的关键标准第35-41页
        一、责任程度的界定第35-36页
        二、责任程度的域外考察第36-38页
        三、衡量参与者责任程度的考量因素第38-41页
第四章 落实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规则的现实进路第41-47页
    第一节 完善反垄断民事诉讼原告资格规则第41-43页
        一、区分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与一般原告资格的认定标准第41页
        二、肯定间接购买人与社会团体的原告资格第41-43页
    第二节 完善反垄断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第43-45页
        一、减轻原告的举证负担第43-44页
        二、明确证据开示规则第44-45页
    第三节 推动法院与反垄断执法部门联动合作第45-47页
        一、建立咨询与请求协助机制第45-46页
        二、引入“表面证据规则”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股份公司双层股权结构的构建与适用
下一篇:反恐怖主义立法研究--基于反恐立法模式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