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出芽短梗霉概述 | 第10-12页 |
1.1.1 出芽短梗霉的多形性及其影响因素 | 第11-12页 |
1.2 普鲁兰糖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2.1 普鲁兰糖的特性 | 第12-13页 |
1.3 普鲁兰糖的生物合成 | 第13-15页 |
1.4 普鲁兰多糖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 第15-17页 |
1.4.1 药物运输 | 第15-16页 |
1.4.2 基因传递 | 第16页 |
1.4.3 组织工程 | 第16-17页 |
1.5 转录组测序 | 第17-19页 |
1.6 Illumina测序技术 | 第19-21页 |
1.6.1 桥式PCR | 第19-20页 |
1.6.2 读Index | 第20页 |
1.6.3 双端测序 | 第20-21页 |
1.7 论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8 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1.9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出芽短梗霉不同形态细胞的分选 | 第23-30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4-25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2.3.1 样品制备 | 第25页 |
2.3.2 试验步骤 | 第25页 |
2.3.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6页 |
2.4 不同出芽短梗霉细胞的电镜研究 | 第26-28页 |
2.4.1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2.4.2 试验步骤 | 第26-27页 |
2.4.3 试验结果 | 第27-28页 |
2.5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出芽短梗霉转录组文库的构建及Illuma测序 | 第30-50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3.3 试验步骤 | 第30-35页 |
3.3.1 出芽短梗霉总R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3.3.2 测序文库制作 | 第31-35页 |
3.4 转录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35-41页 |
3.4.1 转录组数据分析流程 | 第35页 |
3.4.2 原始数据 | 第35-36页 |
3.4.3 测序整体质量评估 | 第36-39页 |
3.4.4 转录本拼接 | 第39-40页 |
3.4.5 出芽短梗霉转录组拼接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3.5 转录组基因功能注释和富集 | 第41-47页 |
3.5.1 转录组基因注释结果及分析 | 第41-42页 |
3.5.2 出芽短梗霉转录组基因GO分类 | 第42-43页 |
3.5.3 出芽短梗霉转录组KOG分类 | 第43-44页 |
3.5.4 出芽短梗霉转录组KEGG分类 | 第44-45页 |
3.5.5 差异基因的富集 | 第45-47页 |
3.6 普鲁兰糖合成基因的筛选 | 第47-48页 |
3.7 结论与讨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4.1 结论 | 第50页 |
4.1.1 出芽短梗霉不同细胞形态的分离及其鉴定 | 第50页 |
4.1.2 出芽短梗霉的转录组分析 | 第50页 |
4.2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