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2 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企业生产率的内在机理分析 | 第15-21页 |
2.1 企业生产率概念界定与测度方法 | 第15-17页 |
2.1.1 企业生产率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2 参数法与半参数法 | 第16-17页 |
2.2 企业生产率影响机理 | 第17-19页 |
2.2.1 企业异质性理论 | 第17页 |
2.2.2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 第17-19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19-21页 |
3 浙江省制造业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 第21-26页 |
3.1 浙江省制造业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 | 第22-23页 |
3.2 浙江省制造业跨国企业投资区位与广度 | 第23页 |
3.3 浙江省制造业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效益 | 第23-26页 |
4 浙江省制造业跨国企业案例分析 | 第26-33页 |
4.1 海康威视概况 | 第26-27页 |
4.2 海康威视对外直接投资历程 | 第27-28页 |
4.3 海康威视对外直接投资各要素分析 | 第28-31页 |
4.3.1 跨国并购与公司战略 | 第28-29页 |
4.3.2 投资区域与营销服务网络 | 第29-30页 |
4.3.3 全球研发团队与产品营收 | 第30-31页 |
4.4 对外直接投资对海康威视生产率影响 | 第31-32页 |
4.5 案例小结 | 第32-33页 |
5 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浙江制造跨国企业生产率的实证检验 | 第33-43页 |
5.1 研究假设 | 第33-36页 |
5.1.1 假设1:跨国并购模式更能提升跨国企业生产率 | 第33-34页 |
5.1.2 假设2:越多的跨国子公司更能提升企业生产率 | 第34-35页 |
5.1.3 假设3:投资发达国家更能提升企业生产率 | 第35页 |
5.1.4 假设4:强吸收能力的企业越能提升企业生产率 | 第35-36页 |
5.2 实证检验 | 第36-42页 |
5.2.1 模型提出与数据来源 | 第36-39页 |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5.2.3 回归分析 | 第40-42页 |
5.3 实证结果小结 | 第42-4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